黑龙江分社财经企业
首页财经企业
绥芬河:营商环境聚力突破服务赋能企业发展
2025年10月01日 12:55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1日电(记者 史轶夫)绥芬河市紧扣“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工作主线,以制度创新破解企业全生命周期痛点,形成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切实将服务效能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与城市竞争优势。

  1、 聚焦跨境电商,以“认证+保障”服务企业跨境需求,构建双向流通新格局

  针对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出海难、风险高、响应慢”问题,构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商务、海关、外汇、税务、金融及保险六大核心系统,打通“关-汇-税-贷-保”全链路服务流程,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稳健“出海”。形成“资源集结+跨境集散+服务集成+信用背书”的跨境电商发展体系,境内建设“天府盛俄品仓”与“跨境电商物流谷”,境外布局7个俄罗斯海外仓,实现以“双采双售”强化货源整合,拓展贸易服务链条。以政府信用为担保,对入驻俄货建立“信用监测—假货代赔—违规查处”的先行赔付机制。打造跨境电商监管场地海关绿色通道,实现货品“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促进市场高效对接。2024年网零额17.5亿元,同比增长30%;网零量1.2亿件,同比增长34%,均创历史新高。建立起“国内集货+境外分拨”的集疏运链条,为跨境电商提供“点对点”的高效仓配运营服务,以“双仓双清”优化跨境运输,跨境电商出口的整体通关时效较传统模式提高55%,通关时间由原来20小时缩短至6小时以内。

  2、 科技赋能发展,以“政企研协同”破传统转型困局,打造产业升级新范式

  立足于“生态就是生产力”理念,聚焦蜂业等传统产业“技术弱、附加值低”痛点,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技支撑”的服务模式,形成“权责清晰、利益联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体系,助力蜂业企业实现从传统养殖向智慧化全产业链管理的跨越。促成俄蜜源生物科技引入智慧化养蜂监测、蜂蜜精深加工2项成熟技术,解决传统产业“技术接入难、落地成本高”的制度性障碍。推进基础设施智慧化转型升级,搭建“监测-分析-决策-管理”一体化平台,推动“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实现科技与生产的深度融合,累计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4个。针对企业技术基础差异,组织技术人员培训、组建专业团队服务,定期跟踪项目进度,定制“培训+宣传+指导”三维赋能体系,直观展示智慧化技术优势。智慧养蜂项目促进蜂群管理效率提升40%,助力“俄蜜源”入选“九珍十八品”省域公用品牌。

  3、 要素保障提质,以“批量+并联”破审批效率瓶颈,构建要素服务新机制

  针对企业用地、环评等审批环节“耗时长、成本高”,从制度层面压缩要素获取时间与成本。一方面,推出土地“带押合宗”并联办。允许多宗相邻土地在抵押状态下合并为一宗,同步办理“土地合并变更登记+抵押权变更登记”,开辟专属绿色通道“一次告知、一日办结”。无需企业筹集“过桥资金”解押,解决“资金占用”与“流程繁琐”双重难题,为企业节省土地“解压”周转金2600余万元。另一方面,推出环评“打捆”审批服务,实施园区内拟建项目“多个同类型企业环评合一”审批服务,委托第三方编制统一的综合环评报告,实现“一份报告、一起申报、一同公示、一并批复”,有效减少评审次数和审批时间。将压缩审批时限至1个工作日,平均降低企业85%环评编制费用。

  4、 金融活水纾困,以“数据+场景”破企业融资难题,创新金融服务新路径

  针对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融资信誉不高、轻资产等情况,获得银行贷款难度较大。联合农发行开展“政府主导、国企运营、银行放贷”模式创新,深度支持地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以跨境供应链关联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贸易中间人”的经营合作模式,串联采购-贸易-生产-销售全流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以资信良好的国有企业作为核心,设定下游准入门槛、明确白名单客户、重点开展担保合作,进口货物仅需缴纳20%保证金,即可依据采购合同发放贷款用于支付货款,缓解过去由于集中大额支付货款而给白名单客户造成的资金压力,依托核心企业实现金融服务精准滴灌供应链下游中小微企业。2024年2月5日,农发行成功为核心企业授信5000万元,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4笔,合计金额277万元。供应链金融还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实现产业协助和资源配置优化,推动形成“金融+外贸+产业”的创新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