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25日电(刘婧婧 李莹玉)金秋九月,沃野鎏金。广袤的田野上,一排排植株挺拔、荚果饱满的大豆在秋阳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画卷。今年秋季,宾县宁远镇大面积推广的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喜结硕果,平均亩产量比传统种植提升显著,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技术革新:小垄变大垄,稀植变密植
“往年种大豆,多是等行距小垄种植,通风透光性一般,单株产量潜力有限。”在宁远镇爱国村曲家屯的高产示范田边,种粮大户宝财大哥抓起一把颗粒圆润的大豆美滋滋地介绍,“今年咱响应镇政府的号召,在农技中心指导帮助下,用大垄密植技术种的黄豆,你看这豆子长的多鼓溜!还愁咱农民的腰包不鼓溜吗?”
经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羡介绍,所谓大垄密植,是对传统种植模式的一次革新。大豆大垄密植就是将小垄(如60-65厘米)调整为宽行距与窄行距相结合的大垄(如110厘米或130厘米垄上种植3-4行),在单位面积上通过科学配置,实现合理增加种植密度。这种模式能有效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抗旱保墒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同时有利于大豆根系发育和植株均衡生长,充分发挥群体的增产优势。

科学田管:良法配良技,丰收有保障
粮田增产,精细化、科学化的田间管理尤为重要。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于洪洲多次深入田间,仔细查看大豆的结荚情况。他常说大垄密植不是简单地增加种子数量,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配套推广了精密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化控技术等关键措施。只有良种、良法、良田、良机深度融合,才能将技术的增产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量。
成效显现:产量品质双提升,农户笑开颜
测产现场传来捷报:应用大垄密植技术的示范田,大豆亩产预计可达500斤,较周边传统种植田块增产10% 以上。不仅产量喜人,由于通风透光好,豆粒饱满度、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也有明显提升。“成本投入虽然略有增加,但算下来,增收的部分远远超过增加的成本!”爱国村村书记董金算了一笔经济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技术让我们种地更有底气,对明年扩大种植面积充满了信心。”
秋风送爽,豆香阵阵。金色的丰收不仅装满了农民的粮仓,更坚定了百姓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决心。宾县将持续推广大垄密植技术,大力推动科技兴农、科技助农,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指导农户科学生产,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力量,谱写一曲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崭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