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森工农垦油田
首页森工农垦油田
蒙古草原上的搬迁
2024年08月08日 09:58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8日电(刘娟 李丽华)八月的草原,骄阳似火,高温无情地炙烤着大地。这个夏天,对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蒙古项目40106钻井队来说,也是一场艰巨的考验。他们战高温,斗酷暑,用汗水诠释敬业的“温度”,实现了“三天起井架”的既定目标,创下本队困难条件下搬迁最快纪录。

  8月2日,40106钻井队一行14人,在前往设备封存现场的路上,他们快速吃了点面包充饥,提前换好工服和工靴,队干部再次就搬迁细节进行安排,确保每个员工都分工明确。中午11:30抵达目的地,大家放下行李箱,就抄起了工具箱,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一直干到晚上九点才收工。为了实现“三天起井架、五天达到开钻标准”的目标,大家每天起早贪晚,顶着大太阳,挥洒汗水,工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手中的工作却一刻也未曾停歇。

  然而,高温只是挑战的一部分。草原上的蚊虫更是多得让人无法招架,有时不经意间用手一抓,就能抓死三五只。队员们的脸上、手上布满了被蚊虫叮咬的红包,又痒又疼,但他们却无暇顾及,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的工作热情却异常高涨。为了尽快搬迁,他们不午休,不正式就餐,吃饭都是靠在车边对付一口,厕所更是跑着去,把挤出的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上。由于该队发电机组进行了改装,7组发电机通往钻台和罐区的电缆多达60根,连起来有3公里长。这些电缆都需要重新穿线、连接。由于每根电缆都要穿进电缆盒、摆放整齐并进行固定,重达10多吨的电缆,都是靠队员人拉肩扛到指定位置。刚下过雨的草地变得又湿又滑,加上天气炎热,队员们全身湿透,靴子里外都打滑,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但无人抱怨,大家全力配合,用了6小时,将所有电缆就位,为整体搬迁抢出近3小时的时间。

  搬迁期间,一场倾盆大雨毫无征兆地袭来。雨势凶猛,瞬间将草原变成了一片泥泞的海洋。满载设备的卡车在泥泞中误车,车轮深陷泥沼,无论司机怎么加大油门,车子都无法动弹。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一台拖拉机随时护车拖拽,员工们也冒着大雨,脚踩在泥泞中,试图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将车辆推出困境。雨水模糊了他们的视线,泥巴沾满了他们的身躯,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大家齐心协力,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地努力着。

  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他们在仅有8辆卡车,19名员工的情况下,仅用76小时,于8月5日完成了100余车货物的搬迁安装,达到了开钻水平,比设计周期缩短4天,创出特殊天气下搬安高水平。(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