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25日电(迟超)8月25日,黑龙江省首例植入人工心脏的患者李先生顺利出院,离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他背着“小书包”,这里便是他“心脏泵”的电源。

回想起住院的经历,李先生仍历历在目。李先生今年51岁,因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终末期心力衰竭而来到哈医大一院就诊。虽然符合心脏移植手术指征,但因为体重大、病情急,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供体。结合情况,在李先生和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心脏大血管外科谢宝栋教授团队为他植入了左心室辅助系统,也就是俗称的“人工心脏”。据了解,植入人工心脏后,需要从体内延伸出一根电缆,连接着电源,配备6块电池,每块可以供电约6个小时。
“人工心脏其实就是在患者心脏上安装一个泵,血液从左心室经入血管流入到血液泵内,通过血液泵内叶轮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将血液推出并经出血管流入到升主动脉,从而部分或完全替代左心室功能,辅助患者血液循环。”谢宝栋教授介绍,人工心脏技术是所有医疗器械中最具挑战性的技术之一,是国际公认的心衰治疗手段。目前,哈医大一院心外科是黑龙江省第一家独立完成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单位。
谢宝栋教授表示,此次李先生手术由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独立完成,这也标志着黑龙江省有了自己的人工心脏团队,将为更多心衰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如今,经过半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李先生可以出院了,出院前他紧紧握着谢宝栋教授的手,并送上了一面锦旗,感谢专家团队挽救他生命。“希望你越过这道难关,从此一路坦途。”“你的背包里有6块电池,我们又给你配备了一块移动电源,相当于7块电池。足够保证你生命需要了,晚上睡觉时记得插上交流电充电。”“回家后一定注意科学膳食,以前那种大鱼大肉的生活尽量要避免。”“你在患者群里,机器运行情况、电缆借口问题等,有什么需要一定第一时间和我们说.。。”尽管恢复良好,但临行前,谢宝栋教授还是不断叮嘱,一直送李先生和家人上了电梯才放心回到忙碌的工作中。

李先生是一位非常孝顺的人,住院期间,他经常会想到被急救车送到医院时,他想的并不是自己生命可能走到尽头,而是怕父母接受不了,所以恢复过程中,他便有了出院后的计划。“回家后,首先想多陪陪父母。其次,这个电池背包重约3公斤,对我来说不重,但需要慢慢适应,还需更好地掌握人工心脏的使用方法。第三件事就是我是一位教师,我会好好恢复,尽快回归到我热爱的讲台,立德树人,回馈社会。”出院时,李先生是自己开车回家的,他表示自己会更加珍惜生命,开启新的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