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5日电(彭占丽)为帮助老知青重温那段燃情岁月、再续故土情缘, 近日,同江镇胜利村党支部精心组织开展“知青返乡重温青春岁月 忆往昔情系故土”主题返乡活动。胜利村“两委”班子成员与驻村工作队提前筹备、全程陪同,以最热忱的态度迎接老知青们“回家”,与他们一同追忆往昔奋斗时光,共话岁月变迁。

情暖故土 锦旗赠敬意
返乡首站来到了胜利村村委会,这处承载着当年知青与村民无数交集的地方,如今再次迎来久别重逢的故人。现场,知青代表手持一面镌刻着“五秩下乡耕日月 半生回首念乡情”的锦旗,神情郑重地将其递到村委会工作人员手中,短短十四字,既是对五十年前插队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家乡多年来牵挂知青、聚力发展的真挚感谢。知青们紧紧握住村干部的双手,追忆起当年插队时的点滴:与村民们同吃一锅饭、同住一间屋,在田埂上共同劳作、在煤油灯下共话家常的岁月,一幕幕鲜活场景仿佛就在昨日。言语间,既有对往昔青春岁月的深切眷恋,更有对如今家乡村容整洁、发展向好的由衷欣慰,浓厚的乡情在温馨的交流中愈发醇厚。

书香传情 典籍载初心
在胜利村村委会会议室,返乡知青们的赠书活动温情启幕,一本本承载着乡情与心血的书籍,成为连接过往与当下、知青与家乡的特殊纽带。此次捐赠的书籍收录了300余篇文稿,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细腻勾勒,以及对多年来家乡发展变迁的真切记录,每一页都浸透着知青们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其中,曾担任小学教师的刘成书老师尤为引人注目。退休后的他始终笔耕不辍,创作的《十字六令》(六首)、《虚幻的美》等作品,还曾被知名刊物《中国风》收录。谈及赠书初衷,刘老师动情表示:“希望这些文字能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出份力,既帮村民多学些知识,也让年轻一代了解过去的历史、传承老一辈的初心,陪着家乡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驻村第一书记代表村委会郑重接收了这批珍贵的书籍,并当场承诺,将对图书进行妥善管理,尽快建立规范的借阅机制,让每一本饱含知青心意的书籍真正“活”起来,切实发挥文化滋养、知识赋能的作用,惠及更多村民。

打卡阵地 感悟党群新风貌
随后,知青们依次参观了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文化阅览区等功能区域,详细了解党群服务中心在党建引领、便民服务、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工作情况。看到中心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能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知青们纷纷感慨:“如今的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了村民的‘暖心之家’,党组织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了!”熟悉的空间也勾起了知青们的过往记忆,有人指着一片区域轻声说道:“我还记得,这里原来是个演出的舞台”。走出服务中心,放眼望去,干净平整的水泥道路贯穿村庄,错落有致的房屋搭配整洁,再加上功能完善的村部会议厅、图文并茂的党建文化墙,知青们对胜利村这些年的巨大变迁连连称赞,言语间满是对家乡发展的自豪与欣慰。
探访产业,见证乡村新活力
最后,知青一行前往梅花鹿养殖基地。村党支部书记详细介绍了梅花鹿养殖的品种选育、饲养管理、产品加工及市场销售等情况。知青们走进养殖区,近距离观察梅花鹿的生长状态,询问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和增收的具体成效。当得知该基地不仅带动了村集体增收还带动了帮扶对象脱贫致富,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时,知青们对家乡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果赞不绝口,纷纷表示会充分发挥自身积累的资源优势,积极为梅花鹿产业的宣传推广、合作对接牵线搭桥,用实际行动助力家乡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为胜利村的乡村振兴再添一份力量。
此次返乡活动,不仅为老知青们搭建了重温青春岁月、再续故土情缘的平台,更让他们亲身见证了家乡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青们表示,将持续关注家乡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知青力量”;村“两委”与驻村干部也表示,将以此次知青返乡活动为重要契机,深耕传承知青当年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干事热情,把知青们的关怀与期待转化为推动家乡建设的实际行动,持续在党建提质、产业升级、民生保障上发力,助力胜利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