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社会民生
首页社会民生
口腔诊疗暖人心退伍老兵展新颜——一幅“龙门对”背后的医者温度
2025年09月05日 10:21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5日电(记者 刘璐)在口腔诊疗椅旁,总有无数关于口腔健康与希望的故事在上演。这一次,一位八旬抗战老兵与一颗花生米的重逢,一幅跨越两代人笔墨的“龙门对”,让我们看见口腔诊疗背后,不仅有精准的技术,更有直抵人心的温度。

  患者张老先生出生于1939年,因家境贫寒、营养不良,牙齿自幼便埋下了隐患。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张老先生投身国家建设,高强度的工作和不规律的饮食,让张老先生的牙齿问题日益严重,牙齿反复发炎、疼痛,大半脱落,即便多次辗转就医佩戴义齿,也未能解决进食难题。三十年来,他再也没能尝过花生米的香脆,餐桌上永远是老伴儿精心准备的软烂食物,“好好吃饭”成了这位老人晚年最大的奢望。

  然而转机始于张老先生的女儿带着父亲来到我院修复科,找到张爽爽医生。听闻老人的困扰与多年的遗憾后,张爽爽医生深知,此次诊疗要修复的不只是残缺的牙齿,更是一位老党员、老军工对晚年生活的期待。结合张老先生的口腔条件、身体状况,张爽爽医生反复评估、精细设计,为他定制了个性化修复方案。从口腔检查、方案调整,到最终诊疗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细致,只为让老人能重新顺畅进食。当修复完成后,张老先生第一次用新牙齿咬下清脆的苹果,又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三十年未碰的花生米——熟悉的香脆在口中散开时,老人眼中瞬间泛起光亮,激动的神情难以掩饰。这一幕,也让在场的医护人员格外动容:对医者而言,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见证患者重获生活的质感与喜悦。

  更令人暖心的是,为表达谢意,张老先生特意委托女儿同事家13岁的女孩代笔,写下一幅“龙门对”。笔墨间,不仅有对张爽爽医生的诚挚感谢,更藏着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国家日益强大的期许。这幅凝聚着两代人心意的书法作品,是对哈尔滨市口腔医院医疗服务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托付。如今,张老先生依旧保持着读书、习字、练体操的习惯,修复后的牙齿让他能更好地享受饮食,精神愈发矍铄。他常说:“要好好活着,看着国家越来越强大。”这份简单而真挚的愿望,也时刻提醒着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口腔诊疗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对生命质量的守护。

  哈尔滨市口腔医院始终将“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融入诊疗的每一个细节。从个性化方案定制,到诊疗过程中的耐心沟通,再到诊后的细致随访,我们力求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安心与温暖。未来,医院将以更精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守护更多人的口腔健康。(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