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4日电(王帅鹏)9月4日,在哈尔滨铁路通信设备检修基地内,今年37岁的邵野关闭屏蔽间厚重的铁门,阻断与外界的所有信号,温度不断升高犹如“烤箱”,邵野不时的擦掉脸上即将滑落的汗滴,目光紧紧的盯着眼前的电路板,手中的电烙铁精准地将元件焊接到位。
邵野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通信段哈尔滨整修车间工长,负责铁路通信设备检修工作,这些通信设备分布在铁路沿线,能够帮助司机和调度沟通,如果检修不及时发生故障,可能影响列车运行。
邵野和工友们每月要检修40台车站电台、中继器等设备,8月以来,客货运量增大,对通信设备运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提高了设备检修频次,增加了备用设备投放力度。
通信设备属于精密设备,检修时易受到外界信号干扰,邵野和工友们要在屏蔽间内完成检修来确保检修质量。屏蔽间由10厘米厚的金属板搭建,3米见方,留有一扇重达150斤铁门供人员和设备进出,犹如一个铁箱子,关闭铁门后,能够隔绝所有无线电信号。
即使在炎热的天气,屏蔽间内也不能使用空调和电风扇,电机运转产生的电磁场和对屏蔽间结构的破坏都会干扰检测设备结果。
屏蔽间内有检测无线信号的综合检车设备,有检测电平强度的场强测试仪设备,还有焊接电路板用的电烙铁,大大小小十余种,依次摆放在操作台上,邵野使用万用表排查在电路板上排查质量不良的部件,用电烙铁将老化的元器件更换,屏蔽间内空间本就不大,设备运转产生的热量使温度不断上升,没一会汗水就浸透了邵野的衣服,就像洗了“桑拿浴”,一天作业下来,他要喝近5瓶水来补充水分降温。
有些通信设备不便送到检修基地,邵野和工友们就需要到现场进行检修,有时需要爬上几十米高的铁塔,或者下到几米深的电缆井内,常常需要穿越山林,夏季炎热暴晒,冬季冷风刺骨已经习以为常。
为了提高检修质效,邵野所在的车间先后发明创造了广播机测试平台、通话手柄压叉制作模具等成果,不仅节省释放了人力,年初以来,节省维修经费约30余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