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社会民生
首页社会民生
以青春谱写供电保障最美篇章
2025年09月04日 16:51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4日电(刘滨 尹天洋)9月1日9时,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段阿城北高铁供电车间综合维修工区院内,副工长王凯正在紧张有序的组织工区职工进行本月的应急抢修演练,7名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接触网工们仅用三分半的时间就按标准流程圆满完成了异物处置。

  在哈牡高铁8-80公里的铁道线上,活跃着一支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春战队”——阿城北高铁供电车间阿城北运行二班组。12名成员中,既有统筹协调的副工长,也有各怀绝技的接触网工,年龄最大的31岁沉稳老练,最小的23岁朝气蓬勃,他们以青春为笔,以责任为墨,在高铁供电保障的战场上书写着别样的奋斗篇章。

  副工长王凯,应急抢修的“领航者”。在日常应急能力提升工作中,他将“多练一分钟,高铁运行就多一分安全保障”作为团队信条,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大家开展模拟抢修演练。从接到指令后的工具准备,到奔赴现场的路线规划,再到抢修作业的细节把控,每一个环节他都带领团队反复打磨。在一次接触网故障模拟抢修中,他通过科学调度,带领团队提前10分钟完成故障排查与临时处置,将25分钟的高效成绩刻进了工区的“战绩册”,用行动诠释着“统筹协调”的责任担当。日常工作中,他们始终将规章制度刻在心中、落在实处,从执行作业标准到掌握岗位应知必会内容,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面对接触网设备参数、检修工艺等枯燥的专业知识,作为工长的王凯主动跳出传统学习模式,凭借巧思创新推出“青年技术擂台赛”,将原本晦涩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闯关题目”,让同事们在实做业务学习、故障排查的比拼中互学互鉴,激发了大家浓厚的学习热情,更让技术要点在竞争与交流中深入人心。

  赵新,知识传递的“巧思者”。他利用休班时间制作的“设备知识手卡”,将枯燥的接触网设备参数、规章内容,设备管辖范围,运行方式等变成一本口袋书。方便大家随时记忆,原本晦涩的专业知识,在他们的巧思下变成了“趣味口袋读本”。

  赵泽生,设备管理的“细心人”。管辖72公里的接触网设备,意味着他们要时刻守护高铁供电的“生命线”。赵泽生就是把“严谨”二字刻进了每一项工作里。为精准掌握每一台设备的“健康状况”,他利用数字供电系统为每个设备建立“设备健康档案”,每次巡检时,他都会仔细记录下设备存在的问题、维护的细节,甚至精准标注出设备易出故障的部位。这些详实的记录,让原本抽象的设备管理变得直观清晰,为后续检修、维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李强,工具管理的“守护者”,在工具、备品、材料的保管与使用上,李强有着自己独特的“青春妙招”,是团队里当之无愧的“工具管家”。为防止夜间施工时工具遗落在线路中,他特意给每一件工具都贴上了带有反光标识的粘贴,小小的反光贴在夜色中成为安全保障的“信号灯”。为了规范工具借用流程,他还制作了“工具借用登记本”,用简洁有序的符号记录每一次工具的借用与归还情况,让工具管理一目了然。同时,他们严格落实“四防”工作要求,定期对工具、备品、材料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拿得出、用得上”。

  这支充满活力的青年班组,用青春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守护着哈牡高铁的供电安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青春故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铁路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