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3日电(记者 史轶夫)在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缓解企业融资压力的大背景下,企业续贷过程中“过桥资金”成本高、抵押权真空期风险大等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黑龙江省聚焦这一痛点,主动作为、创新突破,探索推出“预告抵押无还本续贷”业务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保障了金融机构信贷安全,为全国解决企业续贷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通过该模式在全省的持续落地见效,已经惠及百余家经营主体,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近日,鸡西市人民政府收到了黑龙江哈工碳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感谢信,感谢鸡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预告抵押无还本续贷”模式仅用1天时间就为企业办理了资产抵押业务,市农商行7天快速审批帮助企业获得了6000万元的续贷资金。此封感谢信不仅是鸡西市助力企业发展的显著成效,更是黑龙江省以改革创新持续为企服务的生动体现。
一、创新理论路径,破除制度障碍
黑龙江省从法规政策挖掘入手,结合现有制度创新融合,夯实制度基础,为业务开展扫清理论障碍。一是挖掘法规政策,寻找理论支撑。在探索“无还本续贷”业务模式时,深入研究了《民法典》《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等政策法规。例如,紧抓《民法典》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明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且预告登记后未经权利人同意处分不动产不发生物权效力;第四百一十四条规定同一抵押财产可设数个抵押权及清偿顺序规则。这些法规为后续创新奠定基础。二是融合现有制度,构建全新模式。基于对企业续贷难题及现有业务模式堵点的分析,以不动产二手房带押过户“双预告”制度为源头,创新性地将其与无还本续贷相结合。构建起了全国首个“预告抵押无还本续贷”理论路径,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三是夯实制度基础,保障模式推行。通过对各项法规政策的梳理整合,形成完整的依据链条。最高法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抵押预告登记权利人的优先受偿权及抵押权设立时间,强化了法律支撑;自然资源部等四部门文件指出了预告登记结果是银行审批放贷依据,《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也规定了不动产买卖、抵押情形可申请预告登记。这些都夯实了“预告抵押无还本续贷”制度创新“可行”“可办”“可推广”的基础。
二、制定有效政策,优化续贷流程
黑龙江省以部门协同为抓手,制定专项方案、明确标准流程,并提供专业指导,确保政策高效实施。一是提供业务指导,保障政策实施。2024年4月,省自然资源厅确权登记局专程赴鸡西市靠前指导创新工作,帮助寻找法律支撑。通过实地指导,为“预抵押无还本续贷”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业务帮助,确保政策能够准确落地实施,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二是部门联合行动,印发业务方案。在省直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鸡西市先行先试,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金融监管分局联合行动,针对“预告抵押无还本续贷”业务印发《鸡西市不动产预告抵押无还本续贷登记业务方案》。通过多部门协作,整合资源,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明确的业务操作规范。三是明确五步流程,实现无缝衔接。①企业和金融机构达成续贷协议后,共同申请为新贷款办理预告抵押登记;②不动产登记机构依申请受理审核后,出具预告抵押登记证明;③金融机构依据预告抵押登记证明发放新贷款,经内部流转,用新贷款结清旧贷款,而后出具旧贷款解押单;④不动产登记机构依金融机构申请解除旧贷款抵押权;⑤依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申请将预抵押权转为现抵押权。这一流程实现了“借新还旧”抵押权登记的无缝衔接,既减少了企业续贷融资成本,又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建立长效机制,推广创新成果
黑龙江省从试点实践起步,通过精准宣传扩大政策覆盖,最终实现全省推广,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模式。一是办理首笔业务,开启政策实践。2024年5月9日,鸡西市成功办理了第一笔“预告抵押无还本续贷”业务,为鸡西万达解决了续贷1.8亿元的“燃眉之急”。这一标志性事件标志着“预告抵押无还本续贷”业务从理论走向实践,为后续政策的推广和完善积累了宝贵经验。二是建立推进台账,宣传优惠政策。为将政策普惠到所有企业,鸡西市不仅建立了推进台账,还通过入企服务、网站公示、发放办事指南等多种方式宣传优惠政策,让更多企业了解并受益于这一创新政策,打破了以往的“人找政策”,实现了“政策找人”。三是全省推广复制,形成示范效应。2024年底,“预告抵押无还本续贷”创新模式获得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表扬,并要求全省推广。2024年11月,黑龙江省多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全省各市(地)相关部门学习借鉴鸡西市成功经验。2025年初,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获得金融服务工作专班将其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年初以来,全省通过通过预告抵押、顺位抵押、抵押权变更等方式累计为111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了55.0577亿元无还本续贷业务,成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龙江样板”。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继续在优化涉企市场环境、政务环境、金融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上寻求突破,力争再推出一批含金量高、可见可信,具有龙江辨识度的服务企业标志性创新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