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2日电(刘璐)英烈精神,是奋进的永恒灯塔;红色遗址,是这片土地的文化灵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位于南岗区一曼街上的哈医大一院赵一曼烈士养伤室旧址迎来了一批批媒体采访,包括求是网、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相继聚焦这栋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俄式建筑。随着镜头与笔触,这座历经风雨的二层小楼正逐步揭开尘封往事,让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传奇故事重现公众视野。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与日伪军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敌人为了得到口供,把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赵一曼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现哈医大一院感染科)治疗,用“王氏”作为对外宣称她的化名。赵一曼忍受着腿部骨碎化脓的剧痛,面对敌人提出的截肢要求,斩钉截铁地回应:“有腿在,就能重返战场!”爱国医生张伯岩冒着生命危险采用保守疗法,亲自为她清创换药,甚至当面怒斥日军,“叫我治就别打,要打就别叫我治!”在他的精心医治下,赵一曼的伤势逐渐好转。
在医院养伤时,赵一曼丝毫没有停止战斗。她一方面继续和日本特务不断地审讯作斗争,另一方面给她周围的医生、护士和看守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她的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气节,深深地教育了女护士韩勇义和看守董宪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于1936年6月28日晚,趁大雨的掩护,将赵一曼救出医院逃向根据地。然而,就在他们即将到达根据地的时候,不幸于6月30日清晨时再次被捕。
此次被捕后,赵—曼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秘密,日本军警对她使用了各种酷刑,但日军明白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到珠河县处死。
1936年8月1日,日军将赵一曼押往珠河,在押解途中,生命的最后时刻,赵一曼写下了给儿子宁儿的绝笔信: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赵一曼毫不动摇共产主义信念,她无愧于国但有愧于子,这封家书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深情,如今山河无恙,烟火寻常,人民安居乐业,百姓尽享太平,这盛世如您所愿!
赵一曼烈士养伤室旧址是哈尔滨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也是哈医大一院红色教育基地。为守护这份珍贵的红色遗产,哈医大一院党委高度重视,医院宣传部门先后走访东北烈士纪念馆、尚志市赵一曼纪念馆等多家文博机构,查阅档案资料,还原历史场景;设计制作主题展板,通过大量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全景展现赵一曼烈士和爱国志士们的光辉事迹。同时,在做好严格评估养伤旧址的情况下,后勤团队对养伤楼的室内和外墙也进行了精心的修缮,使其既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医院建立“清扫、巡查、维护”的长效机制,确保旧址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传承着哈尔滨医科大学红色基因,科学基因,开放基因,从爱国医生张伯岩冒死救治赵一曼同志、护士韩勇义舍身助赵一曼同志突围的壮举,到如今无数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赤诚,红色基因已经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医院将以赵一曼养伤旧址为载体,传承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和坚韧品质,守正创新、团结奋斗,以实际行动为助力大学实现百年医学强校奋斗目标、推动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