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26日电(高琳)入夏以来,平房区总工会推出“课程+权益服务”打包进企业模式,将丰富多样的女职工示范课堂与女职工权益保障服务一站式送到企业“家门口”,既破解工学矛盾,又筑牢权益保障网,实现企业与职工双向共赢。

把课堂设到“生产间隙里”
区总工会打破“固定时间、固定场地”的传统模式,协调讲师错峰开课,避免占用企业生产时间,并按企业类型精准配课。比如,为制造类企业女职工开设“非遗手工课堂”,在车间旁的活动室设置葫芦烙画、脸谱彩绘等体验项目,以手艺创作缓解生产压力;为医护人员定制“形象礼仪提升课”,结合服务场景传授淡妆技巧与沟通礼仪,树立医护人员亲切专业美丽的工作形象;为新就业形态人员开设“香囊制作亲子课堂”,邀请职工带子女共同参与手工制作,既让大家感受传统民俗文化,又巧妙化解新业态人员日常亲子陪伴时间少的难题。灵活的开课时间与精准的课程设计,既不影响企业生产进度,又让女职工在忙碌中收获技能与乐趣。
把保障送到职工“心坎上”
区总工会借课程进企业契机,将权益服务“无缝嵌入”示范课堂。女职工部联合法律部、集体协商组成联合工作组,共同深入企业,让普法宣传、指导合同签订与维护女职工权益更接地气。课前十分钟开展“权益微宣讲”,普及《黑龙江省工会条例》《黑龙江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类型讲解“产假工资怎么算”等实际问题,让法条“活”起来;课后“一对一合同指导”,针对未签订集体合同、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的企业,现场提供合同范本与政策解读,协助企业工会与行政方沟通条款,有力保障职工权益。截至目前,全区已有972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涵盖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专章,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覆盖女职工11660余人,合同内容涵盖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特殊保护,以及平等就业、职业发展等多个维度。
从送课到送权益,平房区总工会始终以“企业有需求、职工有期盼”为导向,让女职工示范课堂不仅是技能提升的平台,更是权益保障的纽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