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社会民生
首页社会民生
从技术小白到行业精英:三次破格背后的逐梦之路
2025年08月26日 10:55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26日电(赵丽婷)“柏老师设计的专用数字化仪表接头太实用了!不仅实现了‘即插即用’的高效作业,还大幅缩短了仪表校验的时间。” 近日,大庆油田采油三厂第一作业区的员工王涵对其赞不绝口。

  王涵口中的“柏老师”,正是32岁的柏云龙。这位年轻的技术骨干,在中石油职工技能大赛上斩获个人和团体两项银牌,是当之无愧的“种子选手”。他更是凭借非凡的实力,三次获得破格机会,仅用4年时间就成为大庆油田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并荣获 “技术能手” 称号,成为行业内一颗耀眼的新星。同时,他还肩负着重任,担任大庆油田最年轻的人才创新工作室——柏云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

  对柏云龙而言,学习有着无穷的魅力。无论是采油领域,还是集输专业,只要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必定要钻研到底,不弄个水落石出誓不罢休。

  石油开采后,会被运输到站库进行脱水、除杂等处理。在处理采出液的站库中,集输工看似只需监控机器运转,实则暗藏诸多技术要点。柏云龙解释道:“比如,原油集输温度需要根据季节灵活调节。温度过高会造成能源浪费;温度过低,则会导致外输油输送困难,压力升高,甚至引发管道结垢堵塞。” 他能够依据天气变化,精准掌握集输末端的适宜温度,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管道堵塞问题。

  通常情况下,想要考取高级技工,往往需要15年的漫长时间,而柏云龙仅用6年就达成了这一目标。每次技工考试,他都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从而获得破格录取的机会。对技术的执着追求,让他收获了多项专利成果。以他所在的中转站为例,这座有着26年历史的老站,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较低。柏云龙运用所学知识,精确计算工艺设备的负荷率,成功降低了设备能耗。此外,当时站内维修频繁使用撬棍,取用十分不便,他受折叠拉杆启发,发明了新型撬棍,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柏云龙还有个特别的习惯,喜欢在站内四处“溜达”,因为他总能在这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了解到,晚间加热炉切换时容易出现偏抽现象,员工需要频繁往返室内外进行调整。那段时间,只要一有空,他就会到罐区“转悠”,寻找偏抽的根源。找到原因后,他立刻投入解决工作。在操作间里翻找各种工具,在加热炉进出口阀门上反复调试,最终在阀门上安装了定位指针。有了这个指针,员工能够直观地判断阀门开度是否合适。如今,这个指针已被拆除,但夜班再也不用担心偏抽问题的困扰,因为站里员工通过实践形成了“统一手感”。

  柏云龙将自己所有的创新成果都归结为内心的热爱,“真的就是因为喜欢”。他深知,如果没有对技术和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很难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下去。

  在中石油举办的技能大赛中,他结识了众多油田技术专家,这让他心生向往。他渴望像这些专家一样,真正解决石油技术难题,赢得他人的尊敬。在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庆祝大会上,作为劳模代表参会的柏云龙,见到了耄耋之年的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和参与石油大会战的老一辈石油人,内心感慨万千。他坚定地说:“我就想做个对国家、对行业有用的人。”

  “工于致诚,行以至远。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有很多想做的事。简单来说,就是继续扎根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带领一线工人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朴实的外表下,柏云龙怀揣着一颗充满智慧与热忱的心,在技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