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25日电(王传隆 周静静)近日,桦南县铁西社区联合非遗志愿者团队,面向辖区居民特别是妇女群体,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绒花制作公益培训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以指尖技艺传递非遗温度,以公益培训激活社区就业潜能,在传承与创新中织就出一幅文化惠民、邻里互助的生动图景。

绒花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8年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录编号:Ⅶ-87)不仅承载着千年工艺之美,更凝聚着一代代手艺人的智慧与温度。本次活动以“非遗进社区·志愿传匠心”为主题,依托社区志愿服务平台,由经验丰富的非遗传承志愿者组成的教学团队,系统讲授绒花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与创意应用。从选材、染色到剪坯、缠丝,从烫制成型到组合设计,志愿者老师手把手教学,面对面辅导,让学员在经纬交错间领略非遗魅力,掌握实用技能。
绒花培训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一项聚焦民生、助力就业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重点关注辖区待业妇女、灵活就业群体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属,通过“志愿培训+技能提升+创业支持”的模式,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许多学员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尝试制作出第一批绒花作品,并通过社区组织的线上线下展销渠道实现“技艺变现”,走出“家门口就业”的第一步。
志愿服务助力社区微经济,非遗赋能激活民生新动能。铁西社区通过引入志愿力量、整合社会资源,逐步构建起“培训–创作–销售–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志愿者不仅传授技艺,还协助学员对接材料资源、拓展产品销路,甚至辅助创办小微工作室,真正实现“扶上马、送一程”。这一公益实践,既强化了非遗的“造血”功能,也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营造出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交融共进的良好氛围。
从文化传承到服务民生,从志愿者奉献到居民受益,铁西社区绒花培训项目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未来,社区将继续深化“非遗+志愿+民生”的发展模式,动员更多志愿者参与其中,让传统技艺成为促进社区和谐、推动共富建设的温暖力量,也让绒花这门古老艺术,在无数志愿者的手中绽放出新的时代芳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