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社会民生
首页社会民生
风雨夜 守护这座城
2025年08月13日 09:49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13日电(潘蕾 安晓峰 商松林 胡耘翰)8月9日13时,佳木斯市气象台的雷电强降雨预警打破了午后的宁静。城市应急响应机制瞬间激活,公安、住建、城管、应急等部门的灯光在暴雨来临前便已亮起。

  夜色裹挟着暴雨倾泻而下。街道上,荧光绿与警察蓝在如注的雨帘中固执地闪烁。雨水顺着帽檐流淌,浸透警服紧贴脊背,执勤交警的身影在车灯照射下,于积水的路面上拉出长长的、晃动的水影。他们挺立在关键路口——安庆桥头、中山桥畔、胜利西路转盘、友谊红旗交汇处……挥舞的手臂在雨幕中划出清晰指令,引导车辆有序分流。警灯的红蓝光芒穿透密集的雨丝,成为车辆的航标。

  23时30分,胜利西路转盘处积水成洼,一辆黑色大众轿车在水中熄火,进退维谷。郊区交管大队的警车冲破雨幕疾驰而至。大队长毛作锐的声音透过噼啪的雨点传来:“管控到位,拖车待命,一个都不能落下!” 这不是孤例。从9日14时到10日凌晨2时,整整12个小时,397名警力、63台警车、8辆救援拖车在雨夜里奔忙,先后将13台被困车辆拖离险境。高速公路、国省道上,巡逻警车的灯光刺破黑暗,警惕地扫视着可能出现的山洪、滑坡痕迹。

  佳木斯市住建局排水中心主任姜作会的雨靴重重地踏在安庆桥下的积水里,溅起浑浊的水花。他手中的对讲机不时响起,嘶哑的指令淹没在哗哗的雨声中。单薄的雨衣早已形同虚设,紧紧贴在身上,脸上湿漉漉一片,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在他身后,是无数个沉默的身影:有人猫着腰,用铁钩费力地勾出堵塞雨水篦子的枯枝败叶和塑料袋;有人肩扛沉重的安全桩,蹚着齐小腿深的积水,在打开的窨井口周围迅速竖起一圈红色警示。冰冷的雨水顺着他们的脖颈灌进去,衣衫尽湿,无人停歇。

  在预警拉响的第一时间,这支由200余名住建系统人员与70多名排水抢险尖兵组成的队伍已迅速集结。12台巡视车、2台吸水罐车轰鸣着穿梭于全城12座下穿桥和40处积水风险点。7处强排泵站提前轰鸣,8台应急水泵严阵以待。当胜利西路、口腔医院门前的水位陡然上升,沉重的挡水围挡被迅速推至桥区两端,与交警的指挥棒协同,筑起临时防线。他们像钉子一样,从深夜钉到天色微明。

  23时10分,一道紧急指令刺破雨夜:向阳区长青路桥北街,一棵直径三十公分的行道树被狂风暴雨拦腰折断,粗大的树干连同繁茂的枝叶轰然倾覆,死死压住主干道!

  佳木斯市园林事业发展中心应急抢险组组长孙军抓起油锯,带着5名队员一头扎进暴雨。

  仅10分钟,抢险车刺眼的灯光已照亮了现场狰狞的断树。“快!拉警戒线!”孙军的声音几乎被暴雨吞噬。两名队员迅速展开警戒带,闪烁的警示灯在雨幕中晕开一片朦胧的红光。另外四人毫不犹豫地跳进齐膝深的冰冷积水,油锯轰鸣着切入湿漉漉的木质。锯末混合着雨水四处飞溅。“慢点!树枝绞着护栏呢!”孙军紧盯着,生怕锋利的锯齿伤及公共设施。30分钟,沉重的断枝被分解、装车,道路豁然通畅。

  入汛以来,60名抢险队员昼夜轮转,2万余棵树木被细致排查,400余处险枝被提前剪除。7个公园的应急队伍加固了7000余棵树木。一个连通多部门的“信息直通群”,确保了任何险情都能在30分钟内得到响应。

  10日凌晨5点,暴雨的势头终于减弱。城市尚未苏醒,1300余名身着玉禾田制服的环卫工人已出现在各条街道。胜利路西转盘道,淤泥和断枝落叶覆盖了路面。清扫一队队长杨国东的雨靴深陷泥泞,他挥动铁锹,同时大声调度:“这边再来两人!清淤车跟上!”不远处,在和平街与长安路交汇口,高压水枪喷射出强劲的水龙,猛烈冲刷着路缘石边厚厚的污泥。 突然,负责该区域的保洁员刘财弯下腰,毫不犹豫地单膝跪进冰冷的泥水里,手臂深深探入排水口格栅下摸索。几秒后,他用力拽出一个鼓胀的白色塑料袋,污泥顺着袋角滴滴答答。“通了!就是它堵死的!”他兴奋地扬起手中的“战利品”,脸上溅满泥点。

  与此同时,桦川县四马架乡道德村垃圾场,彻夜未眠的市容环境卫生保障中心负责人王廷武正带队进行雨后“地毯式”巡查。容量高达1万立方米的渗滤液应急调节池默默发挥着作用,4台备用泵和水带静静躺在待命区,三家联动企业的应急力量枕戈待旦。填埋区的每一处边坡都经过仔细查验,确认安然无恙。

  佳木斯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数据流不断刷新。市防办犹如城市防汛的神经中枢,密切捕捉着每一丝气象水文异动。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汤原县,加强巡查!旭日村,雨情如何?人员安全第一!”“交警、住建,积水点强排进展?”“东风区,实时报告!”一道道指令通过电话、应急指挥平台、视频监控系统精准发出,点对点调度各县区和关键部门。值班人员目光锐利,紧盯着水旱灾害防御系统和城区监控画面,不放过任何一处内涝或地质灾害苗头。应急值守抽查覆盖全域,确保信息上下贯通,响应无延迟。

  10日13时许,佳木斯市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救援科科长周毅巍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更透出坚定:“目前,本轮强降雨过程,我市未发生灾情、险情。”

  城市恢复了往日的节奏。那些浸透雨水的警服上深深的污渍,排水工人被污水泡得发白发皱的双手,环卫工铁锹上未干的泥浆,应急指挥中心屏幕前布满血丝却依然锐利的眼睛……一切痕迹都将在阳光下逐渐淡去。

  然而,当风雨再次来临,那些毫不犹豫踏入积水的身影,那些在黑夜中穿透雨幕的警灯,那些在指挥台前彻夜不熄的灯火,必将再次汇聚,筑起最坚实的堤坝。(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