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28日电(刘璐)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四病房刘利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67岁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患者实施了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协作下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后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进食、说话、刷牙如同扣动扳机,疼的没法吃饭,血压也高的不行!太痛苦了!”张女士(化名),患左侧三叉神经痛4年,呈阵发性刀割样疼痛,刷牙常诱发加重。虽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疗效不稳定。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佳(高达170/100mmHg)。因顾虑手术风险,一直坚持服药。近3个月来,疼痛加剧并扩散至舌根、咽喉部,已无法正常进食1周,同时疼痛引发血压进一步升高。
“患者应患左侧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考虑患者没有肥胖等明确的高血压危险因素,患者顽固性高血压可能与血管压迫迷走神经有关。神经内镜有抵近观察的优势,更能够方便术者辨认责任血管。”。刘利教授建议为患者行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同时行迷走神经减压手术,以治疗其高血压。

刘利教授,殷一博副主任医师邀请心内科会诊,将患者术前血压控制在150/90mmHg后,为其实施了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和三叉神经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刘利教授术中在神经内镜和显微镜的配合下进行了迷走神经的减压后,发现舌咽神经和三叉神经根部有明显的蛛网膜粘连,考虑炎症因素也参与到了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形成,为了减少术后复发风险,为其同时实施了舌咽神经和三叉神经的部分感觉根切断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术后仅遗留轻度的口周部麻木,没有其他并发症。患者的血压也明显好转,术前顽固的血压也能降至正常水平。
患者术后7天顺利出院,患者和家属露出满意的微笑。困扰多年的疼痛未再发作,吞咽功能完全正常,血压也明显好转。她激动地表示:“终于能好好吃顿饭了,感谢哈医大一院专家的精湛技术!”

术后随访情况
刘利教授提醒广大患者和家属: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是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出脑干处导致的阵发性、刀割样疼痛。三叉神经痛表现为一侧面颊部和下颌部的阵发性疼痛,口服卡马西平有效。舌咽神经痛发病率低,表现为一侧舌根部、咽喉部和外耳道附近的阵发性疼痛,部分患者疼痛波及到同侧颈部。患者发病早期,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效果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减弱,就需要行手术治疗。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最有效方法,该方法缓解疼痛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我们根据文献报道和经验,对于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特别是那些没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术中同时行迷走神经根减压,术后缓解高血压的概率可以达到30%-60%。
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四病房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病房,拥有ROSA神经外科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在功能神经外科和微创神经外科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神经外科四病房主要开展:癫痫外科治疗;脑深部电极置入术(DBS)治疗帕金森氏病和肌张力障碍;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颅神经疾病;脊髓电极置入术(SCS)进行“植物人”唤醒、糖尿病足、顽固性疼痛的治疗;迷走神经电极植入术(VNS)和SCS治疗卒中后肢体活动障碍;面瘫和视神经病变的外科治疗;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颅内病变活检、血肿等囊性病变穿刺引流;立体定向技术结合显微镜、神经内镜技术进行各种微创手术等。
神经外科四病房在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黑龙江省率先利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配合下进行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手术,手术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