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25日电(耿聃)7月25日,内蒙古滨洲铁路上热浪翻滚,钢轨在烈日炙烤下泛着刺眼的白光。贾云杰蹲在道床上,手指轻轻划过刚打磨过的钢轨表面,对身旁的工友说:“今天钢轨打磨的效果真不错。”
贾云杰是国铁哈尔滨局哈尔滨工务机械段打磨车组的工长,他和18名工友已经在滨洲铁路上奋战了一个月。这条连接哈尔滨与满洲里口岸的铁路大动脉,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列火车呼啸而过,是东北地区贯通“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为保障暑运安全,他们沿着滨洲线一路从黑龙江打磨到内蒙古,已经完成了320公里的作业任务,让铁道线以最佳状态迎接暑运高峰。

钢轨打磨车进行钢轨打磨作业 耿聃 摄
“钢轨就像人的牙齿,天天嚼硬东西难免会磨损。”贾云杰解释道。受列车反复碾压,钢轨易出现裂纹、擦伤等病害,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而他和工友们驾驶的GMC-96B型钢轨打磨车,就是给钢轨解决这类问题的“美容仪器”。
贾云杰正在指挥现场打磨作业 耿聃 摄
这台全长145米的钢轨打磨车作业时,96个打磨头如同96把精密的手术刀,在时速12公里的匀速行驶中,以0.1——0.2毫米的精度削去钢轨表层的“瑕疵”。贾云杰比划着说:“就像用砂纸打磨木器,既要磨掉毛刺,又不能伤到木质。我们打磨过的钢轨,误差必须控制在头发丝的三分之一以内,才能有效提升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度。”

机械司机正在驾驶室内操作设备 耿聃 摄
“过去人工打磨钢轨,全凭经验、眼力和脚力。”贾云杰回忆道,“工人们走在道床上,推着打磨小车一点点磨,不仅考验脚力,打磨质量也不高。”他摇摇头继续说到,“现在96头打磨车仅需6人驾驶操作,1小时最多能打磨16公里,效率翻倍增长!”
作业人员清理附着在打磨车上的铁屑 耿聃 摄
但这份精细活儿背后也有常人难以想象艰辛。贾云杰说,为了保障设备运转良好,每次打磨结束后,他就要和工友们换上防护服,戴上厚厚的口罩和护目镜,钻进发动机舱里清理刚刚打磨出的钢轨碎屑。这个10多平米的“桑拿房”里,在夏季入伏后,最高温度能达到63℃,防护服里的汗水能灌满雨靴。“有次我摘下口罩,发现鼻孔里全是黑泥。”贾云杰笑着说,“打磨车就是我们的‘武器装备’,必须要保证性能正常,才能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作业人员正在检修机械设备 耿聃 摄
在这个段,像贾云杰这样的打磨队伍还有8个,他们驾驶着钢轨打磨车,在黑龙江省和蒙东地区同步作业,今年以来,他们已经打磨钢轨线路2710公里、道岔800组,比北京到海口的距离还要长。“咱干的活儿虽然不面对旅客,但能让大家平安回家,就比啥都强。”贾云杰的话道出了这群铁路工人的心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