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地市播报
首页地市播报
同江:告别“靠天吃饭” 科学种田实现增产
2025年07月24日 17:45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24日电(赵鹏 郭艳丽)盛夏时节,同江市广袤的田野上,碧浪翻滚。同江市大力推进高标准示范田建设,通过良种推广、科学种植等举措,助推粮食稳产增效、农民增收。

  走进东宏村玉米大垄宽窄行示范田,同江市众益大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彦朋正俯身轻轻拨开窄行玉米,今年是他第一年尝试130厘米宽行与65厘米窄行交替种植玉米的模式。望着这片创新垄距间生长的玉米,王彦朋眼中既透着初次尝试的审慎,又藏着对丰收的深切期待。王彦朋介绍道:“我们的玉米采用了立体高通透超高产种植技术,并增加30%的播种量,目前来看,其成熟期已比常规种植提前3至5天。预计到秋季收获时,将有望提前约7天,并实现约20%的增产。”

  这样种植的玉米垄有的宽、有的窄,这样阳光能均匀洒在每株玉米上,连底下的叶子也能“吃饱”光,光照的利用率能够提高25%。同时,这种布局还像开了“通风道”,让田间湿度降低近两成,玉米少生病、长得壮,收获时,每亩地能增产150-200公斤。

  同江市青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李岳说:“东宏村这块300亩示范田,选的登科29号玉米品种和大垄宽窄行技术,技术能解决传统种植中光能利用率低、病害易滋生的问题,非常适合在全镇推广。我们定期现场查看玉米种植现状,种植期间联系农技,我们希望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让农户看到新技术的价值,为后续规模化推广打基础。”

  除了在玉米种植上的大胆创新,王彦朋还深耕大豆特色种植领域,走出了一条产销衔接的增收新路。今年,他采用1.1米大垄密植与垄上双行密植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科学布局提升土地利用率。同时,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深度合作开展育种工作,与合作方签订种子回收合同,从育种环节就锁定市场方向,让优质大豆从田间到市场形成环环相扣的稳定产销链条,实现了农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从玉米地的“通风道”到大豆产业的“双行密”,同江用科技打破传统种植的桎梏,让土地焕发新生机。科学种田不仅带来产量的跃升,更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同江市将通过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和政策扶持,让更多农户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