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8日电(刘露吴迪苑斯淇)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呼吸内科呼吸介入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紧密的协作,成功为两名气管内占位患者实施消瘤手术,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七旬老人患癌呼吸困难介入技术成功削瘤
72岁的刘大爷近半年来逐渐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伴有刺激性咳嗽。两个月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肺部CT提示“肺占位”,接受了气管镜检查,病理结果显示为炎症,遂开始正规抗炎治疗,但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并未缓解,反而逐渐加重。复查肺部CT发现左肺下叶支气管完全阻塞,再次行气管镜检查,由于病变质地坚韧,未能获取足够的组织来明确诊断。患者遂转诊至哈医大一院群力呼吸内科。
入院后,于世寰主任带领的呼吸介入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详细讨论。患者两次气管镜检查均未能明确诊断,且支气管内新生物生长迅速,左肺下叶支气管已完全阻塞,并部分阻塞了左肺上叶支气管。此次气管镜检查不仅需要获取足够的组织以明确病理诊断,还需通过呼吸介入技术行镜下消瘤治疗,以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经术前评估,刘大爷高龄,全麻风险较高。为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呼吸内科介入团队同麻醉科刘淑杰副主任团队共同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术中发现左主支气管内新生物体积较大,质地坚韧且血运丰富。张春玲副主任医师凭借丰富的呼吸介入技术的临床经验,先后采用电圈套器、二氧化碳冷冻及氩气刀热消融等多种介入技术手段,耐心细致地逐步电凝切割并移除肿瘤组织,同时确保了组织完整性以满足病理检查需求,术中刘淑杰副主任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及麻醉参数,确保了手术操作的安全。
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最终成功地开通了患者左下叶背段支气管,并获取了满意的活组织标本。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鳞状细胞癌,患者在反复就诊两个月后,终于明确了诊断。尽管确诊为恶性疾病,但此次疾病的明确诊断以及气道的顺利开通,部分解除了病人的呼吸困难症状,也为患者后续接受手术治疗及免疫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女子突发窒息多学科合作攻坚复杂气道肿瘤

56岁的张女士因肺部占位性病变长期遭受困扰,病程已持续3年。尽管在当地医院完善了气管镜检查,但病理结果考虑为炎性病变并接受反复的抗炎治疗。在近3年间,患者间断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但未引起足够重视。一周前,患者呼吸困难急剧加重,表现为端坐呼吸、声音嘶哑,并伴有明显的喘鸣音。患者无法平卧超过1分钟,且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家属紧急拨打120,患者被转诊至哈医大一院急诊科。急诊血气分析显示重度呼吸衰竭,吸氧治疗效果不佳。肺部CT提示左肺完全不张,中央气道下段可见新生物形成,管腔重度狭窄,新生物致中央气道管腔仅剩直径约3mm的新月形来维持通气,同时右主支气管开口受累,患者随时面临窒息风险。
为挽救患者生命,呼吸内科陈铭新副主任紧急联系群力院区呼吸内科于世寰主任与麻醉科刘淑杰副主任进行多学科团队(MDT)会诊。患者因中央气道狭窄约90%,右主支气管开口又受累,手术过程中需保证患者通气下尽快开通气道,因此麻醉及手术风险极高。经充分讨论,两位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并准备了多套应急预案以应对潜在风险。随后,患者被转入群力呼吸内科行支气管镜介入手术。
为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术前进行了充分评估和准备。术中,张春玲副主任医师迅速采用电圈套器切割中央气道肿物,并通过二氧化碳冷冻技术取出,在2分钟内快速开通中央气道,有效保障了患者的通气功能。王曼副主任医师进一步逐步剥离、切割并清除肿物,最终充分暴露了左主支气管。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显著缓解,可平卧并进行轻度活动,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病理结果显示为鳞癌,为患者后续接受肿瘤其他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性。

哈医大一院群力呼吸内科拥有先进的呼吸内镜介入设备,呼吸介入团队在于世寰主任带领下在中央气道占位病变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采用多种介入治疗手段,精准地消除病变组织,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哈医大一院群力呼吸内科呼吸介入团队将继续秉承“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宗旨,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更多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