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社会民生
首页社会民生
守护铁路安全的“夜行者”
2025年06月30日 19:49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6月30日电(耿聃)6月29日凌晨3点半,黑龙江省滨洲铁路线上,两台大型养路机械的轰鸣声渐渐平息,哈尔滨市万乐火车站重归宁静。这一夜,王成辉和他的工友们利用3个小时,完成了2公里的线路捣固作业,为到来的暑运夯实了线路安全基础。

  王成辉是国铁哈尔滨局哈尔滨工务机械段机械化维修一车间的工长,他所在的单位是利用大型养路机械对铁路线路进行大修、维修的施工单位。铁道线纵横交错、点多线长,施工季节,他们常常一两个月都难以回家。开春以来,王成辉和18名工友驾驶着大型养路机械车,已经辗转3条线路、10个车站,完成了125公里线路捣固施工任务。

  大型养路机械在夜间进行捣固施工 耿聃 摄

  滨洲线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铁路通道,连接着“一带一路”满洲里口岸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列火车开行,车流十分密集,王成辉和工友们只能在车流不多的凌晨施工。

  王成辉介绍说,捣固作业是保障铁路线路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通过捣固,能够增强线路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让列车行驶更加平稳,让旅客在旅途中的体验更加舒适。

  0点30分,工友们身着醒目的黄马甲,手持手电筒,步伐匆匆地走向大型养路机械车。启动、试车、输入作业数据……他们分工明确,动作娴熟,迅速进入各自的操作岗位。“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根据当天的施工环境和线路状况,仔细查验设备状态,认真核对数据,这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王成辉一脸严肃地说道。

  作业人员正在操作设备 耿聃 摄

  施工时,两台机械车前后摆开,保持着100米的间距,对线路进行捣固、夯实作业。夜间的野外,远处伸手不见五指,漆黑的环境中,只有两台机械车的灯光和工友们手中的手电筒发出光亮。视线不佳,给作业带来了困难。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王成辉坚守在车下,目光紧盯着设备和线路,通过对讲机及时向车上的操作手们传达设备状态和线路变化。他每走几步就要弯腰仔细查看,每次捣固都要严格核准质量。在3个小时的施工过程中,他就这样跟车走了两公里。手中的手电筒成了蚊虫的“导航仪”,不断向他扑来,他只是简单地挥挥手,便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作业中。施工结束时,他沾满汗水的胳膊上又多了几个蚊子咬的包。

  王成辉正在观察线路情况和设备状态 耿聃 摄

  “这几天天气炎热,不过好在驾驶室里都配备了空调。”王成辉感慨地说。以前,捣固作业主要依靠人工,工人们手持内燃捣固机,一天下来,双手被震得发麻,有时还要忍受高温和降雨的煎熬,效率和质量都难以保证。如今,铁路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业数据都由车载电脑精确计算,一台车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1公里的捣固任务,效率质量大幅提升,而且工友们在驾驶室内操作机械,作业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就在几天前,他们刚刚历时47个夜晚完成了京哈线100公里的捣固任务,收拾家当后便马不停蹄地跨过哈尔滨市区,来到这里继续施工。王成辉说,团队中有很多人家住哈尔滨,路过家门而不入早已成为他们的常态。虽然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但把铁路安全优质地修好,也是守护家人的一种方式。(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