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教学成果特等奖——创新人才培养的“哈医样本”
2025年05月23日 16:14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23日电(王晓磊)2025年初,一则喜报开启新一年哈尔滨医科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门红”,两项教学成果喜获省级特等奖。项目聚焦新医科背景下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和拔尖人才培养,从学校重点工作整体布局的提前谋划,到提档升级的高效培养,再到成为广泛借鉴的启发示范,哈医大在人才培养上“厚植沃土”,为“双一流”建设做出特色注脚。

  在新医科沃土中立足国家需要

  哈尔滨医科大学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以新医科和新质生产力建设发展需要为基础,聚焦科技前沿和人才需求,培养德才兼备且具备跨学科知识、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上不遗余力。

  特等奖项目“基于新医科重塑本科临床医学课程体系 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着力于高质量卓越医学人才培养。

  201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成立专项研究团队,以多项教改课题为依托,在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国家政策文件,重塑临床课程体系,形成了新医科统领下迭代升级的本科临床课程体系。近五年1629名本科生受益,临床执业医师首考通过率超过91%,考研升学率60%,学生获国家、省级有关奖项125项。无论是直接从事医学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各单位对学生质量反馈给予普遍好评,学校、用人单位、学生本人以“高标准、硬实力”收获三赢。

  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情景模拟教学师资培训现场

  特等奖项目“融合发展、交叉创新:新医科背景下生物信息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着力于构建多学科交叉卓越人才体系。

  2001年,学校生物信息学院于国内率先培养生物信息学研究生,2004、2006和2023年先后建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方向)硕士、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研究生培养中融合产医教研平台,提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策略。20年间,为全国累计培养18届博士、20届硕士、13届博士后合计2000余名生物信息学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就业率连年100%,连续居于全省就业“十强”榜。所培养毕业生成为相关领域的中坚力量,包括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等,以星火燎原之势,在本领域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精准医学与生物信息学前沿导论课

  在学科沃土中培育破局思维

  两个培养项目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大方针的指导下,积极变革,从教学理念到课程体系升级,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交叉融合,从活化理论学习到亲自参与项目作实战……学校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胜任力为导向,破传统、拆壁垒,重交叉、促融合。

  在高质量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上,实施生命全周期主题模块课程整合,注重理论与实践交叉融合,将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和创新精神培养贯穿全程。方法技术升级,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学习沉浸感和交互性。注重情景模拟、虚拟仿真等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临床思维,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在多学科交叉卓越人才培养上,交叉融合医学、生物学、药学、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五位一体”课程体系。打破院系独立培养研究生的单一性,跨院校整合教学资源,创新“互联网+”教学模式,打造出优秀的导师团队与协同创新平台。

  在匠心沃土中提优教师团队

  集结、强化高水平师资队伍,持续打造一流课程、主编参编教材、凝结教学成果……哈医大全力夯实政治强、思维新、视野广、治学严、素质优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致力于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该教学团队,获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0门,近五年主、副参编教材121部;获批省级教学课题87项;发表教学论文数量位列全国附属医院第13位;荣获国家级教师教学竞赛一、二等奖8项、省级33项。

  在生物信息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中,导师团队含46名硕导和26名博导,具有理学、计算机、医学和生物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研究生进项目,协同完成国家863(4项)、973(2项)、重大研究计划(2项)等国家级课题230余项,在Hepat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杂志发表高质量高影响论文150余篇,获教育部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和科研成果15项。

  在制度沃土中释放示范能量

  哈尔滨医科大学教育教学工作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以德为先、以能力为重,用科学制度确立标准,用严格培养保障质量,用实际成效被广泛推广。

  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考评方式从单一的知识考核转向全面能力评估,充分培养学生非认知领域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了临床教学理论体系,主编国内首部《临床教学论》;改革经验被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新华网和黑龙江日报等多家报刊媒体专题报道;在全国医学教育会议等交流57次。创办龙江医学教育高峰论坛,发挥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引领辐射作用。部分成果已在同济大学等11所院校推广应用。项目所在学院自建的在线课程累计浏览量达2459万,被国内45所医学院校应用于临床教学。

  生物信息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工作复合型评价。对课程与学术活动实行学分制,并基于PI团队自主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综合管理机构德智体美劳综合评价,制定学生反馈制度,优化教学质量管理。主编首部国家规划教材《生物信息学》(第一、二、三版)等29部,主持国家和省级新工科教改课题24项,获省教学成果7项。特色鲜明的生物信息学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海南医科大学等10余所高校推广。每年举办全国学术交流、师资培训和暑期学校,超过万名师生和临床医生受益。

  两项教学成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缩影,学校开设本硕博连续培养基础医学伍连德实验班和临床医学于维汉实验班,成立伍连德书院和于维汉书院,设立智能医学工程联合学士学位,开启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一项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省级奖项,学生在技能大赛上摘取全国金奖……哈尔滨医科大学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和助力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创新引擎。(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