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23日电(刘杨 刘佳)“知脊论镜,镜下有术”。为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质量发展,强化青年医师微创理念与实操能力,充分发挥医学虚拟仿真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2025年5月8日至9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携手骨科二病房,成功举办首期脊柱内镜技术虚拟现实培训班。此次培训依托国内首款脊柱内镜虚拟仿真教学设备,率先在省内构建起系统化、层次化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范式,为微创医学教育注入创新动能。

培训班开幕式上,骨科二病房主任祁全教授指出,随着脊柱微创技术迅猛发展,椎间孔镜、UBE及脊柱内镜融合术等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的显著优势,在临床应用中愈发广泛。但该技术对术者的解剖知识储备、手眼协调能力及术中应急处理水平要求严苛,技术学习难度大、周期长。当前,脊柱内镜技术正朝着“精准化、个体化”方向迈进,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成为保障手术安全与疗效的核心环节。

为打破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困境,此次培训中,骨科二病房刘杨副教授精心设计三大实践模块:其一,结合模型深入解析脊柱内镜手术技术要点;其二,带领学员开展3D解剖模型实操,指导穿刺定位、镜下止血等关键技术训练;其三,借助虚拟现实设备模拟狭窄椎管处理等高难度临床场景,锤炼学员复杂病例应对能力。

本次培训的核心理念是“技术赋能、规范先行”,不仅为脊柱微创领域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更以创新教学模式推动行业发展。骨科二病房刘杨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不仅要传授手术操作技巧,更要培养医生安全、规范完成每一台手术的责任意识。
哈医大一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沈月娥教授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虚拟仿真技术与临床实践的融合,通过理论教学、模拟训练、动物实验、临床带教等多维度培养体系,推动微创医疗技术普及,让更多患者享受“小切口、大健康”的医疗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