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哈市二院开展急诊溶栓+桥接取栓术为患者开通大脑“生命通道”
2025年05月23日 15:07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23日电(李盼)急性脑梗死本质就是脑动脉血管的急性闭塞导致相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那么“血管再通”就是脑梗死早期治疗的关键。近日,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为一名突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术,开通患者大脑“生命通道”,使其重获新生。

  几天前家住哈市的崔先生在家中突然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等症状,家属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入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病房就诊。神经内科脑卒中病房葛玉霞医生接诊后,迅速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头部CT检查未见出血,检查过程中患者症状加重,考虑大血管病变导致。因患者发病时间窗不明确,立即给予急诊核磁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能。结果显示右侧多发点状弥散受限及右侧颈内动脉模糊及大脑中动脉不显示。

  为避免患者因大血管闭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危及生命,神经内科脑卒中病房副主任于海艳立即向家属交待病情,沟通治疗方案,建议静脉溶栓同时造影检查、明确血管情况及介入治疗。家属同意后立即给予药物溶栓治疗,同时启动介入团队、导管室、麻醉科等,为桥接取栓治疗做好充分准备。

  溶栓后患者症状无改善,仍有意识模糊,言语不清、左侧肢体瘫痪等症状,脑卒中介入团队冯宝峰副主任医师立即为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责任血管。在哈医大二院李瑞岩教授带领下成功抽吸血栓,实现血管再通。术后复查造影显示,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恢复,脑灌注显著改善。术后患者意识清醒,言语功能恢复,可下地行走,预后良好。神经内科脑卒中病房于海艳副主任说:“患者在大血管病变溶栓的同时进行了桥接机械取栓救治,尽快开通了闭塞血管,早期再灌注治疗极大减少了患者脑细胞死亡,为其后续功能恢复奠定基础”。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团队在哈医大二院李瑞岩教授带领下,不断创新医疗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快速、准确的治疗途径。医院卒中急诊绿色通道24小时开通,为患者提供全疗程规范诊治,为龙江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知识小课堂

  什么是桥接取栓?

  桥接取栓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医疗技术,主要用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严重卒中。桥接取栓结合了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两种方法。首先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若效果不佳,再使用机械取栓设备直接取出血栓,恢复血流。适用下列情况:

  大血管闭塞:如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

  时间窗口:通常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

  严重症状:如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

  操作步骤如下:

  1.静脉溶栓:首先注射溶栓药物。

  2.血管造影:评估血栓位置和血流情况。

  3.机械取栓:通过导管将取栓设备送至血栓处,取出或粉碎血栓。

  通过桥接取栓,可以快速恢复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并发症,比如出血:包括脑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血管损伤:导管操作可能损伤血管;再闭塞,血栓可能再次形成等。桥接取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规范。(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