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20日电(李盼)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精神心理科成立于2020年12月18日,自科室成立以来治愈了无数焦虑、抑郁、失眠的患者。精神心理科主任袁冬梅从医以来一直担任心理咨询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组织团体心理训练,家庭治疗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在青少年自闭、多动、贪食、叛逆、厌学以及成人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更年期综合征、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断、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方面有独到见解。袁冬梅主任不仅在精神卫生领域有着精湛的医学水平在为患者治疗期间也有一颗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善心。她经常说:“除了善良,我不相信这世上还有任何高人一等的标志。”她始终用行动诠释与践行这句话的内在含义。
科室成立之初,由于人员紧张,袁冬梅主任主动承担科室大部分出诊工作,工作外还需要照顾家中八十多岁,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母亲。工作与家庭的负担让她身心俱疲,但却毫无怨言。

温暖关怀 始终如一
精神心理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接诊的大多是各种有情绪问题的患者,他们在问诊时,有的暴躁易怒,有的在候诊期间来回踱步,焦虑坐不住。但是当患者坐到袁冬梅主任的诊室后,总能变得安静下来。她用温柔的声音与态度,耐心地询问患者的情况,每一句话都那么暖心,让就诊的患者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医者仁心。科室大多是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在院治疗效果明显后便回到家自行服药治疗。因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袁冬梅主任主动承担起了为这类患者开药邮药的工作。

起于细微 见于温情
李先生今年60岁,因身体不适来到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就诊时李先生身上仅携带了两千元现金,并表明自己的孩子远在外地工作,不想让他们担心。袁冬梅主任听后,正常为患者提供诊疗工作以及办理住院。几天后李先生的住院押金用完,护士正要去提醒患者续交住院押金,此时袁主任拦住护士,说患者家属已经联系过她,并让她帮忙代缴了住院费。一周后,李先生痊愈出院,直到他的家属拿着一千元钱与一面锦旗找到袁冬梅主任时,科室工作人员这才知道,是主任偷偷为患者缴纳了住院押金。
每逢新年,袁冬梅主任都会收到无数条患者的祝福短信,而最让她记忆犹新的的是一位13岁的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他的祝福短信这样写到:“袁阿姨,祝您新年快乐,新的一年里只希望您能够按时地吃上午饭。”暖心的话戳中了袁冬梅主任的心,因为袁主任经常舍弃午休时间,只为多看一位患者,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
就在几天前,精神心理科门诊前,一位女孩踱来踱去。经询问,女孩因高考压力大,情绪特别紧张,想进行咨询。为了安抚孩子情绪,孙飞护士为患者买水,并免费为其做了相关检查。袁冬梅主任接诊后与患者家属通了电话,家属急忙来到诊室,并为其进行咨询与沟通。沟通后,孩子放下了焦虑情绪,与家人开心地回家。为防止孩子再次出现焦虑情况,袁冬梅主任决定在孩子高考前不定期进行随访,如有需要将会安排专人在考试期间进行陪考。

从“心”出发 点亮希望
精神心理科成立的四年间,治愈了无数的患者,使无数患者的脸上重展笑颜,科室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用耐心、细心、爱心去诠释着医护人员职业的含义,用使命和担当托起了一个个“特殊的人群”,用她们的专业和奉献挽救了一颗颗“破碎的心灵”
“医者并非无所不能,但是我们会竭尽全力,只是尽可能的希望每一个深陷‘心理泥潭'的患者能够被治愈。”袁冬梅主任表示,今后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精神心理课将继续以人为本,建设有温度的科室,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服务质量,努力为每一位心理咨询患者点亮心灵的灯塔,为构建更加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