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17日电(侯继尧)5月16日,在佳木斯开往温州的K554次列车上,列车长黄庆东一边巡视,一边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着重点旅客信息。“12车厢10号下铺一位腿部手术的老年旅客在沈阳北下车,途中做好照顾。”“3号车厢45号座席1名儿童旅客做好安全防护。”……

黄庆东登记重点旅客信息(牡丹江客运段供图)
46岁的黄庆东,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客运段温州车队的一名列车长,他值乘的K554次列车穿越6省1市,历经50余个车站。每次值乘黄庆东的蓝色制服口袋里永远揣着一个磨破边角的笔记本——这个被同事们称为“爱心本”的普通手账,藏着一名铁路人跨越山河的温暖承诺。
回忆起这个“爱心本”的初衷,黄庆东至今满怀惭愧。那是2018年冬天,当黄庆东发现一位听障旅客因听不到广播和乘务员提示而没能在目的地下车的消息后,这个总把“服务零差错”挂在嘴边的汉子,无比自责。“再好的记性也抵不过白纸黑字。”从此,他的制服口袋里就多了一个《重点旅客登记簿》。

佳木斯至温州列车方向牌(牡丹江客运段供图)
“值乘期间各种工作繁忙,尤其是一些重点旅客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我就用笔记本制作了一个《重点旅客登记簿》。”黄庆东说,值乘巡视时,一旦发现车厢里有重点旅客,他就会第一时间掏出这个笔记本,把该旅客的座席和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并且会嘱咐车厢列车员做好重点照顾。“巡视期间,我也会时刻关注他们的需求,一旦旅客有什么困难或者突发状况,我们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黄庆东在“爱心本”上记录(牡丹江客运段供图)
今年春运的惊险时刻印证了这个“爱心本”的价值。当黄庆东在13号车厢登记醉酒旅客信息两小时后,发现该旅客晕倒在卫生间。凭借精准的铺位记录,他迅速定位施救,最终使旅客转危为安。“每个登记都可能消除隐患。”浸透制服的汗水,成为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脚。
随着服务经验积累,黄庆东的“爱心本”不断升级迭代。内页贴着手语常用词便利贴,封底夹着各站无障碍设施导引图,空白处还记着“学习温州方言”的待办事项。今年“五一”,曾受助的听障旅客王女士举着“无声胜有声”锦旗在温州站守候,当她用手语比出“谢谢”时,这位40多岁的东北汉子红了眼圈。

黄庆东护送重点旅客下车(牡丹江客运段供图)
如今黄庆东的“爱心本”已更新了好几本,累计五万余字,服务重点旅客超1200人次。但黄庆东的创新从未停步,正如他在最新一本手账的首页所写:“每一站都是起点,每个人都是家人。”这或许就是穿越山河的温暖,最动人的模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