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9日电(林鹏琦 张东旭)近日,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普外一科成功为一名64岁直肠癌肠梗阻合并有严重心脏疾病的高龄男患者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解除肠梗阻威胁。这又是一场联合了普外科、老年医学科、心内科、麻醉科和群力手术室等多学科的手术,各科室医生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个体化定制的手术方案,既稳定了高危的心脏,也解除了肠道的梗阻,多学科的医疗协作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再一次体现出哈医大医疗团队的精湛医术。
心脏“警报”拉响:高龄患者遭遇双重健康威胁
64岁的刘大爷(化名)因停止排气排便到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就诊,群力院区普外一科刘天佑教授迅速明确了患者的病因及诊断直肠癌肠梗阻,患者肠梗阻症状较重,需尽快手术解除梗阻。然而,术前评估发现,老人除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外,自带的冠状动脉增强CT还显示刘大爷患有多支心脏血管狭窄,其中以右侧最为严重,已达到重度狭窄——这种血管的严重病变,随时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术中麻醉和操作风险极高。老年医学科主任尹德春教授指出,“这类患者心脏风险极高,随时都有血管完全堵死,导致急性心梗,危及生命安全的可能。”
患者肠梗阻症状已十分严重,如不及时手术解除梗阻,随时可能继发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手术如此急迫,但心脏又有高危风险,面对这般两难境地,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迅速启动多学科诊疗(MDT)机制。心内科、麻醉科、普外科一科、老年医学科专家经多轮会诊,与家属充分沟通。家属知悉患者病情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MDT团队最终决定先行“冠脉造影”评估冠脉情况。方案决定后,老年病科尹德春主任团队率先承担起患者围手术期循环管理,在老年科的积极准备下,患者在转入老年医学科的第二天上午就完成了冠脉造影检查。依据冠脉造影的结果,MDT团队发现了新的更为严峻的问题:患者三根心脏主要血管都有80%狭窄,其中右冠状动脉的狭窄最为严重,其远端狭窄程度更是高达90%!但好在血流情况尚可,冠脉如此严重病变,是否应该干预?若是干预心脏血管,将势必延期肠道手术!

冠脉造影术中右冠状动脉显示图,两个箭头分别指示80%狭窄和90%狭窄部位
经过老年科尹德春主任、郜旭主任和心内科主任公用太教授的充分评估,迅速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决定开展术中十二导联心电监护时刻检测患者术中心电变化,同时连接除颤仪,并另备一间心脏介入手术间随时待命。在普外科刘天佑教授团队娴熟的操作下,仅耗时一小时十五分钟便完成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消灭了病因并解除了肠梗阻,如此短的手术时间也避免了因长时间手术对心脏造成的负担。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麻醉科主任医师马鸿雁老师的神情却凝重了起来,因为患者来到了麻醉复苏这一步。麻醉复苏是麻醉手术过程中最易出现事故的流程之一。果不其然,在复苏阶段,患者多导心电出现了下壁导联和广泛前壁导联的ST段压低和T波改变,这提示患者心脏处在一个极其危险的状态,随时可能出现大面积心梗,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在这一关键时刻,马鸿雁老师沉着稳定,用及时且专业的处置,让刘大爷逐渐安稳苏醒,将患者从“命悬一线”转化为“化险为夷”。


上图为术前,下图为麻醉复苏
这台手术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术前充分的评估和周全的准备,离不开术中多团队精密的协作配合,更离不开麻醉医师负责细致的守护。



多导电生理仪器术中实时检测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普外科依托多学科诊疗体系,不断完成一例又一例高龄、高危患者手术。目前,哈医大一院老年病科在省内率先设立老年外科床位,为老年外科和老年骨折患者提供围手术期评估管理。同时,老年科已尝试将实时十二导联多导心电监护用于手术患者,使得术中能够实时发现心电图动态演变,定位罪犯血管,调整手术和干预方案。本例手术的成功,不仅为高危并伴有复杂基础疾病患者提供了解决方案,也验证了实时多导心电监护在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患者在风险中提供生的希望和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