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7日电(刘璐)华灯初上,红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舞蹈室传来悠扬的乐曲声,一支《灯火里的中国》拉开了晚间课堂的帷幕;周末午后,文化社区活动室内,宣讲员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医保报销政策,传递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近年来,伊春市坚持贴近群众需求培育孵化文明实践项目,设计打造“森林学坊”文明实践公益课堂,并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为塑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公民贡献了一份不容小觑的力量。
践行“三化”路径,打造“森林学坊”公益课堂品牌。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从“把脉问诊”到“对症下药”再到“巩固提升”,为群众量身打造“森林学坊”公益课堂服务。需求调研精准化。通过问卷调查、线上线下“点单”等方式,征集目标群体意见建议,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初步确定授课方案,推出公益宣讲、文化文艺、技能提升三大类课程,每周设置2-4节课,以20人左右“小班”线下授课为主,并同步开通线上网络直播课程。项目打造特色化。“森林学坊”深度聚焦目标人群需求,锚定“延时服务”特色,在工作日的傍晚和周末集中授课,将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充电站”和“交友圈”,让“八小时外”的时光既充满成长力量,又洋溢邻里温情。服务推广系统化。在伊美区、铁力市优先启动试点工作,形成经验做法,广泛推广。目前,全市373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62个中心(所、站)已开启“森林学坊”公益课堂服务,累计授课1900学时,受益人数2.6万人次,呈日益增多态势。

探索“双轮”驱动,激活“森林学坊”化人育人生态。在课程设计上,“森林学坊”围绕文化服务与思政工作“共同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同向目标,坚持文化课堂渗透思想价值,思想引领塑造文化方向。以文化课堂构筑思政工作新载体。开设书法绘画、舞蹈声乐、手工制作等文化文艺课程,举办“森林学坊实践梦想”成果展示主题活动,将红色文化、传统元素、身边好人事迹融入文艺汇演、作品展览等展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以思政工作把准文化课堂新方向。结合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和群众关切,开设政策解读、生态环保等科普宣讲课程,通过意识形态引导,凝聚共识,筑牢思想根基;为提升实效性,开设公文写作、视频制作等课程,以技能服务社会强化使命意识,厚植家国情怀。以双向融合激发协同育人新动能。坚持文化思政路径互补,针对当代人偏好短视频特点,推出“森林学坊微宣讲”“一分钟科普动漫”等文化产品,避免传统思政教育“说教式”困境;在读书分享课堂上,引导群众讨论作品传递的理想信念、道德伦理观念等,为文化活动注入深度。

整合“多维”资源,构建“森林学坊”共建共享格局。打造“文明实践联盟”,推动各类资源突破学科、平台壁垒,实现从单向输送到多维赋能的系统性跃升。队伍共育。通过“组织一批、遴选一批、聘任一批”组合形式,从体制“借才”,从行业“引才”,从民间“聚才”,多渠道优选专业素养高、理论知识丰富的党校教师、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优秀人才,组成教师队伍。阵地共享。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公益属性,将“森林学坊”搬到公共文化场所。“森林学坊青少年学堂”组织学员先后走进科普体验馆、禁毒教育基地、消防大队,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禁毒知识,学习防灾常识,通过所见所闻深化学习体会。活动共联。延伸打造“森林学坊+小手拉大手”寒暑假文明实践课堂,组织学员们走进文明实践阵地学习课外知识,走出阵地传播文明新风尚;开设“森林学坊——亚冬会吉祥物剪纸”“旅游英语口语”等课程,以活动共联为纽带,推动文化思政资源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创新转化。

依托“复合”形式,赋能“森林学坊”蓬勃生长活力。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提升学习效果。线下课堂重互动。线下通过亲身示范、互帮互学等方式,加深学员学习体会。在手工制作课程中,讲师带领学员们将一根根普通的扭扭棒通过折叠、扭转等工艺,制作出精美花束,使参与者感受手工制作魅力。在“环保小课堂”,组织学员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加深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线上课堂重便民。线上利用互联网优势,开设“森林学坊云课堂”、学习交流群等,打破空间地域限制。结合当下需求热点,开设“DeepSeek软件学习直播课堂”,邀请专家与学员实时互动。建立“八段锦”打卡群,通过线上带练、跟练,使包括青年群体在内的更多人爱上古法养生。实践课堂重反哺。成立“森林学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走上街头传播文明养犬、勤俭节约理念,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歌舞表演,走进社区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将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体现在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实践当中。

面向未来,“森林学坊”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系统性思维构建长效机制,以创新性举措深化品牌建设,通过健全“政策保障、资源整合、队伍培育”三位一体支撑体系,强化制度支持、资源统筹和人才供给。同时紧跟时代脉搏,探索数字化赋能新路径,构建“时时可学、处处可及、人人参与”的文明实践新场景,让思想引领的力量与文明浸润的温度,在基层广袤天地间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