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4月25日电(张成杰 佟思瑶)“以前干活全靠抡大锤,费时费力还容易把部件砸变形。现在有了王师傅发明的新工具,压几下把手活儿就干完了!”4月23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电务段综合检修车间内,信号工张轶航一边组装着设备,一边兴奋地说道。站在一旁的研发人王勇笑着回应:“咱搞点小发明,就是要让大伙儿拆装转辙机更轻松,火车开得也更安全!”

(信号工王勇正在使用新发明拆装设备 张成杰 摄)
王勇提到的转辙机是铁路信号系统的核心设备,其中的主轴组是转辙机内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如果主轴安装不到位,道岔无法为列车提供正确的运行方向,就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在以往,检修人员只能依靠铜锤敲击的方式进行拆装检修,人工敲击过程中,不仅耗费体力,作业效率低,影响整体检修进度,而且会导致主轴组受力不均变形,甚至会造成损坏,影响设备使用寿命。“每次拆装主轴组,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砸坏了关键部件。”职工张轶航说道,“一旦主轴变形,轻则影响设备性能,重则导致道岔无法正常转换,直接影响行车正常运行。”
面对这些难题,牡丹江电务段综合检修车间生产管控班的验收员王勇带领团队展开技术攻关。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他们决定利用液压传动原理,研制一种新型拆装机具,以取代传统的人工敲击方式。
起初,王勇根据主轴组与机壳的位置关系并现场实践,制作了第一代组装装置的支架,使用该装置需先将组合架固定在转辙机外壳上,将液压装置放置在凹下去的槽内。可这种方式虽可将主轴安装到位,但主轴组与外壳配合间隙过紧,造成支架与机壳接触处破损,尤其是对机壳漆造成一定的损伤。
王勇冥思苦想,他尝试着对支架进行改造,但效果依旧不理想。他转换思路,对现有的液压装置进行了查找,发现了一种一体式的液压拉码,更适合制作主轴组安装的动力源,这种拉码可利用液体压力传递的性质,实现机械功能的轻巧化、科学化、最大化。同时他发现拉码接触面很大,可否增大受力面积使检修效果更好呢?经过近百次实验中,王勇改变了支撑台的位置及安装方式,来改进一代产品受力点的位置,将“受力点” 变成了“受力面”,以能够更好与液压拉码相互配合。2023年10月,第一台主轴组液压拆装机具在王勇的团队中诞生。
(信号工王勇正在使用新发明拆装设备 张成杰 摄)
实施验收后,主轴组液压拆装机具开始正式使用。这种设备一经投入,便受到了职工们的一致好评。它利用液体的静压力实现平稳施力,避免冲击式拆装对部件的损伤。同时操作简便,拆装力度可精准调节,确保作业过程稳定、安全。
“使用这种新工具的优势在于力量均匀、可控性强,既能保证拆装顺利,又不会对部件造成额外损伤。以前我们作业至少得半小时,现在五分钟就能结束。”王勇自豪地介绍道,“我们还设计了可移动式安放架,底部加了装滚轮,方便设备在不同作业场地之间灵活搬运。”
该装置的投入使用以来,职工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检修人员不再需要频繁挥锤,并彻底解决了因敲击导致的变形问题,主轴故障率为0,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增强了转辙机运行的稳定性,极大程度保障了列车的运行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