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人物专访
首页人物专访
身披“万龙甲” 奔逐银光路——记2024年全国劳动模范 “东轻”首席技师贾春成
2025年04月07日 10:13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4月7日电(张雪濛)同事们印象中的贾春成总是“一路小跑”,手里有干不完的活儿,脑子里有想不完的事儿,吃得了苦、扛得住累是他的“标签”。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串串荣誉见证着他的“全速前进”——2017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2019年被评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2022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2024年全国劳动模范名单,贾春成名列黑龙江99人大名单的第一名。

  “要一直保持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成长。”贾春成反复说道。

  夜炉晨火劲胜牛,笃行!

  “我想先给你介绍一台‘功勋炉’”,贾春成向记者介绍。

  眼前的1#电炉东轻生产国家重点产品的关键设备,新中国第一炉铝水、新中国第一块铝锭、第一块高端合金铸锭都在这台炉子里孕育出生。贾春成就是在这条生产线开始了他的逐梦之路。

  1996年8月,贾春成满怀着报效国家发展建设、继承父辈奉献东轻的梦想,以优异的成绩选择了劳动量最大的铸造工。他深知,铝合金熔炼铸造是铝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对铝加工产品的最终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我要成为一名顶级铸造工”贾春成暗下决心。当时的贾春成只有90多斤,老师傅们看着年轻的“瘦小子”满腹质疑,“这小身板,能干动吗?”

  能!倒炉、精炼、扒渣、清炉……贾春成一样一样干起来。结晶器太重?咬牙抬!清炉铲子推不动?用肚子顶!贾春成不怕苦,不怕累,迅速得到了老师傅的认可,仅用了一个多月就出徒顶岗,完成了往常需要一年的学徒任务。

  正式上岗后,贾春成在1#电炉前摸爬滚打,潜心钻研技术,熟悉工艺流程,用心用脑去实践,技术大涨,进步突飞猛进。然而,在一次独立操作空心圆棒铸造时,他却跌了跟头。“当时我在进行内壁打磨时,眼看着表面质量还行,就没有严格按照师傅教的方法仔细操作,结果铸造时产生了裂纹,造成了300多公斤废品。我师父替我担下了这次考核,被扣了9个质量分。”这么多年过去了,贾春成仍记忆犹新。

  自此,这个被师傅担下的9分就成了贾春成的工作闹钟,不断鞭策他以接近严苛的态度要求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认真对待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产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也成为了他的工作信条。短短两年时间,贾春成迅速成长为铸造生产线的骨干力量。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东轻从建厂初期就有一句口号“国家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就给多少,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给”。怎么给?贾春成用实际行动给出回答。

  1998年,年仅21岁的贾春成凭借出色的铸造技术和扎实的现场经验,被抽调到了东轻专门攻关国家重点产品保供的核心研发小组。贾春成身上的责任更重了,钻研的步子也更紧了。

  在一次国家重点产品保供生产任务中,由于其合金易裂的金属特性,铸锭缺陷问题始终无法解决,眼看着临近交货期,团队上下急成一团。

  “当时压力太大了,东轻对这个项目高度重视,倾注了大量的资金、技术支持,缺陷的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我当时天天守在这台炉子前,总想冲着它喊两嗓子”,贾春成笑着对记者说,“当时太难了,完全没有方向”。

  贾春成没有放弃,他像“过筛子”一样反复通过以往技术数据积累,在不断的失败过程中,他渐渐发现铸锭缺陷时产生的声音和缺陷形状与以往有不同之处,打破惯性思维和传统观念束缚,在工艺参数的设定上进行大胆尝试,产品缺陷的趋势明显好转。在连续4天最长工作18个小时的反复试验下,最终试铸成功,确保了国家重点项目的如期进行。该项目完善了我国铝合金谱系,为我国重点工程项目贡献了力量。

  “多困难我都不会退缩”,贾春成说,“从工装装备支持到技术团队的科研力量再到现场操作师傅的优良经验,东轻将最硬的‘龙鳞’都给了我,我必须身披‘万龙甲’,攻坚克难,一路向前。”

  多年来,贾春成始终践行“产业报国、一铝当先、创新自强、勤勉奉献”的101精神,不断攻坚克难改良现有技术工艺,经过千百次的实验,摸索出操作法上百项,解决熔铸工装具的国产化设计升级改造等技术难题32项,他为主或参与编写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18份,主持开展了高端合金新产品试制39项,解决了气泡、夹渣、裂纹、成份偏析等技术难题,为大量国家重点项目提供了高端铝镁合金材料,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赤心匠艺育英才,可赞!

  “这台炉子在今年3月底因为东轻产线升级已经关停了”贾春成带我们走出了这个记载着太多他青春奋斗故事的生产线,“其实从2016年以后,我来这边的次数明显变少了”。

  2016年,东轻熔铸新线增产上量,面对合金板材成型率低,质量控制等方面相对薄弱的情况,贾春成主动请缨到新线担任生产负责人,组建起了专业公关团队,对当时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全面排查和分析,堵漏洞、补不足,一天一天干、一步一步磨。“都在变!设备在更新,产品要求在更新,前沿知识也在更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企业不断迈向高端化。”

  就在这一年,以贾春成名字命名的大师创新工作室成立了,在工作室与工区的共同努力下,熔铸新线铸造量同比提高了1.4倍,探伤成品率同比提高近13个百分点,创造了行业标杆。

  “我既是这个工作室的领衔人也是服务员,既是带头人也是兜底人”,说起这个大师创新工作室,贾春成笑了,“我心里有一本‘花名册’,各个年轻人的特点优势我都摸过底,我会经常在工作中给他们布置小任务,观察他们对前沿知识的掌握情况”。

  工作室通过每年3到4个项目攻关,带领300多人次参与学习和实践,以贾春成独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五步法”,培养了一批专业知识水平过硬、独当一面、严谨高效的创新人才。许多年轻的“先进生产者”、“技术能手”、“青年岗位标兵”、“东轻工匠”从这里走出来。

  多年来,在贾春成的带领下,工作室主导攻关了9项国家重点工程用铝合金铸造项目,申请发明国家专利2项,多次组织完成国家重要材料的铸造任务,撰写了《7系铝合金铸造优质操作法》《铸造工艺标准化操作规范》等11项行业规范及标准,完成了GY线自动化升级改造,实现了圆锭自动化加工,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生产效率提高30%,加工成品率提高8%。攻克了“进口生产线取消起铸工艺”等创新项目12项,成功解决了高强高韧铝合金的成型问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一名铸造工、班组长、工长,再到特级技师、首席技师,从懵懂少年到成为铸就产业报国银色梦想的“追逐者”,贾春成一直在路上,“东轻的支持是我的原动力,我将继续前进,为中国铝镁合金加工事业续写更加璀璨的荣光”,贾春成说。(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