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21日电(张梓萌 王东旭)三月春风暖,万物复苏时。眼下正是备春耕的关键时节,同江市各地正全力开展育秧育苗、大棚管理等工作,为今年的丰收“播种”希望。

走进三村镇红建村蔬菜大棚,温热且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村民们正在开展嫁接工作,他们将一株株小西瓜苗根部削尖,精准地插到株形较大的南瓜幼苗上,再用嫁接夹固定,一盘盘绿油油的瓜苗长势旺盛。只见他们手法娴熟、动作迅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村民甄海涛是蔬菜大棚里的常客,每年的这个时候,她都会细心地挑选出最健康的瓜苗,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嫁接在南瓜苗根上,手法熟练而精准。
村民甄海涛说:“在这干四年了,收入还行,在家待着也是待着,挣点零花钱,一年能挣三、五千块钱。”
技术员赵国权说:“我们从2月10日号就着手进行下籽、育苗,现在进入了嫁接阶段,嫁接阶段需要进行管理,得达到半个月,之后就开始进入到冷棚的定植。嫁接有很多优点,因为我们常年的连年种植,它会对根系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嫁接能够抗病虫害、提高产量,对于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增加它的口感。我们到4月10日号左右开始定植,到6月10日号左右我们就能够吃到当地新鲜的甜瓜和西瓜了。”

近年来,三村镇红建村立足村情实际,瞄准市场需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棚室经济,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拓宽了村民的务工增收渠道,实现了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村镇红建村党支部书记李云海说:“咱们大棚今年种了10栋是瓜,有3栋是菇娘柿子,剩下7栋是咱们种的黄瓜,咱们给三村镇四村村酸黄瓜厂提供原材料。咱们这个大棚每年能带动村民20人以上,每人能增收2000到5000块钱。总体来看,这个大棚给村里带来的效益还是不错的,村集体收入增加4万到6万块钱,因为咱们这个大棚主要是带动脱贫户增收,脱贫户增收这一块是很可观的。”

大棚里的一株株幼苗,不仅是增收的“金苗”,更是乡村振兴的“火种”。同江市将继续抢抓春耕备耕有利时机,强化农情监测和田间管护,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工作,确保春耕生产开好局、起好步,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