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14日电(邹莉娜)在中石油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作业一大队,“修旧利废”已然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员工们在工作之余常常交流维修经验,分享将废弃物品变废为宝的实用窍门。
新员工关国栋初入作业一大队时,对年近50岁的师傅孙志明的日常工作感到困惑。经常看到孙志明天天在设备站里仔细翻找那些外观破旧的老配件,之后再带回车间,对着满满一堆旧零件忙得热火朝天,汗水湿透了工作服。
有一次,作业机突然出现故障。孙志明和关国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过一番细致检查,孙志明迅速做出判断:充电机PB-1000-24功能损坏,从而导致蓄电池无法充电,进一步引发中控系统出现故障。关国栋心想,找到问题所在,直接换一个新的零部件,这样既简单又省事。然而,孙志明并没有马上采纳这个看似便捷的办法,而是继续有条不紊地检查其他部件。排查一番后,他成功修复一处故障,直起身子,从兜里掏出一个记录满满的本子递给关国栋,耐心说道:“来看看这个。要是直接更换整套系统,虽方便却代价高昂,要花费2.4万元。但经过仔细检查,咱们发现不少配件还能正常使用,只要针对故障点进行维修,再从库房找可替换的拆卸部件,只需800元维修费就能解决问题。”
说着,孙志明打开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类设备维修的详细情况,从故障现象到精准的维修方法,再到节约的成本,每一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大庆油田能有如今的辉煌成就,是一代代人一点一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积累出来的。当年王进喜用修好的旧钻头打出高产纪录,这优良传统咱们绝不能丢。”紧接着,孙志明按下启动键,作业机重新发出有力的轰鸣声,恢复正常运转。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关国栋,长久萦绕在心头的疑惑瞬间烟消云散。他深刻领悟到,师傅这一修,不仅修好了机器,更是修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传承的是大庆油田宝贵的精神财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此之后,关国栋主动向师傅孙志明学习,虚心请教维修技术,始终将降本增效理念牢记心中,并且积极在日常工作里寻找相关机会。师徒二人一同在设备站仔细甄选可用的旧配件,一同在车间琢磨让旧零件重焕生机的办法。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作业一大队的修旧利废氛围日益浓郁。越来越多的员工深受感染,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
如今,在作业一大队的施工现场,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员工们围聚在一起,专注地对各类旧零件进行清洗、检测、维修,让这些零件重新发挥价值。无论是简单的扳手、阀门,还是复杂的作业机设备部件,在他们手中都有可能“起死回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