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社会民生
首页社会民生
土壤改良“打底”,“鸭稻共作”绘丰收
2025年03月14日 08:51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14日电(李小舟 何瑞轩)梅里斯镇齐齐哈村持续实施“鸭稻共作”模式,并针对鸭稻田出现的盐碱化和低洼地问题开展土壤改良工作,进一步提升鸭稻米品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和品牌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鸭稻共作”是一种绿色生态的农业种养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鸭子被投放到稻田中,它们穿梭于稻田之间,以杂草和害虫为食,有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同时,鸭子排出的粪便成为天然肥料,滋养稻田,进一步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壤肥力。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稻田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还提升了稻米的品质,为鸭稻米的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随着“鸭稻共作”模式的持续推广,齐齐哈村的鸭稻田出现了盐碱化和低洼地问题,影响了稻田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一难题,齐市桦木香农产品有限公司在齐齐哈村的生态示范田开展土壤改良工作,该公司运输了近100车黄沙和优质土壤的混合土到改良区域,并利用钩机、平地仪等机器设备进行精细的铺平处理。改良后的土壤温度升高,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强,盐碱度大幅降低,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更优质的条件。改良后的土壤将在4月中下旬进行春翻,并投入使用,为今年的鸭稻种植做好准备。

  今年,齐齐哈村计划种植2000亩鸭稻田,吸引15户农户参与。每亩鸭稻田可投放8到10只体格较小的花边鸭,预计将投放1.6万只鸭子。通过“鸭稻共作”模式与土壤改良的结合,齐齐哈村不仅优化了种植条件,还提升了鸭稻米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未来,齐齐哈村将紧密依托本地龙头企业齐市桦木香农产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品牌”的经营模式,持续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和品牌化发展,力求实现农业效益显著提升、农村活力全面激发及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