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龙江政务
首页龙江政务
哈尔滨市人大代表张宇晖:促进发展音乐事业 提升百年音乐之城魅力
2025年02月20日 09:15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2月20日电(记者 史轶夫)哈尔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在哈尔滨市召开。 哈尔滨市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侨联青年委员会会长、哈尔滨宝龙工业装备配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宇晖提出“促进发展音乐事业,提升百年音乐之城魅力”的建议。

  哈尔滨是中国接触欧洲古典音乐最早的城市,早在2010年,联合国就授予了哈尔滨“音乐之城”的称号,而它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早在1961年,哈尔滨市委决定举办一场提升人民精神力量的活动,于是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就此应运而生。随着“哈夏”音乐会不断发展壮大,从地方性音乐活动变为国家级的音乐节,成为了哈尔滨乃至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音乐事业的发展,加大了对音乐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音乐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张宇晖代表表示,在音乐场馆建设方面,哈尔滨拥有一批高品质、有特色的音乐场馆,如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等,这些场馆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欣赏高雅艺术的场所,还成为了哈尔滨文化事业的重要标志;在音乐创作和演出方面,哈尔滨交响乐团作为“百年哈响”,在国内外舞台上屡获殊荣,成为了提升哈尔滨这座城市国际知名度的新名片。他们不仅与国内外众多优秀乐团进行联合演出,还登上了世界多个国家的舞台,展现了哈尔滨“音乐之城”的国际影响力;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哈尔滨音乐学院等高等音乐院校的成立,为哈尔滨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人才。这些人才不仅活跃在国内外的音乐舞台上,还为哈尔滨的音乐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哈尔滨的文化软实力,还为哈尔滨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张宇晖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在哈尔滨音乐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专业院团影响力偏弱,由于人才流失、投入不足导致硬件条件欠佳、团内体制相对陈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音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缺乏集群性开发,哈尔滨的音乐产业发展大都是单独的、分散的,缺乏在区域上的联合和结构上的集聚,无法形成一种集群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群众参与性不强,即使是“哈尔滨之夏”这样的大型音乐盛会,群众的参与性也不够。而群众的参与是音乐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是音乐产业开发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

  对此,张宇晖代表提出“关于促进发展音乐事业 提升百年音乐之城魅力”的建议:

  支持专业院团发展:建议政府通过资金扶持、提高薪资待遇等政策,帮助专业院团提升艺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协助他们拓展演出市场,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

  整合艺术资源:实行艺术团体和艺术场馆的厅团一体化管理,将哈尔滨歌剧院、交响乐团、芭蕾舞团等整合为创排团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尊重音乐人才,依靠市场手段,支持并鼓励各院团参加商演,通过更加广阔的舞台提升艺术造诣,从而实现自身“造血”功能。

  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大对音乐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奖学金、举办比赛等方式,选拔和培养优秀音乐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顶尖音乐人才,提升哈尔滨音乐事业的整体水平。

  成立音乐事业发展基金: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企业赞助、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基金的运营和管理,同时明确基金的使用范围、申请流程、审批标准等,确保资金能够公平、公正地用于支持哈尔滨音乐事业的发展。

  例如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经常会举办一线明星大型演唱会,同时成都草莓音乐节、常州太湖湾音乐节、还有在长沙、石家庄等地举办的各类音乐演出,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知名度,同时也拉动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收益。

  哈尔滨音乐事业发展不仅能够擦亮“音乐之都”这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能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音乐事业作为我市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从而形成“以音促旅 以旅养音”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