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政法警务
首页政法警务
同江:坚守非遗使命,让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大放光彩
2025年02月12日 15:16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2月12日电(冯雨薇)在同江市赫哲族聚居的古老村落——街津口赫哲族乡,有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以岁月为经,以匠心为纬,在文化传承中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织锦。60年来,她致力于学习、传授古老鱼皮衣服的制作工艺,并带领学生们不断研究鱼皮加工新工艺,开发更多新产品,让古老的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焕发出新的光彩,搭建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她的代表作品多次参与展览、文化交流,部分鱼皮服饰作品被个人或团体收藏,并在比赛中多次获奖。

  苦学技艺 立志传承保护

  尤文凤家里有兄弟姐妹8人,她排行老二,懂事的她从小就帮妈妈干家务活。从9岁开始,尤文凤就师从自己的母亲尤翠玉学习鱼皮制作技艺。

  “你可别小看鱼皮制作技艺加工流程,它可是个繁琐过程,得有极大的耐心。”她介绍说,“首先需要用木刀将鱼皮与鱼肉分离,两面的鱼皮剥到腹部时,用手把鱼皮剥下来,以此保持鱼皮的完整性,接着一张一张分别绷紧,用木钉钉在屋内墙上或木板上;用火烤干或者阴干,去掉鱼鳞,将鱼皮卷紧,放在木槽中用特制的木斧反复捶打、揉搓,直到鱼皮变得柔韧紧致。后来赫哲族人又发明了木铡刀,方便两个人可以一起揉制,通常是一人执刀铡动,另一人配合放置鱼皮,并且翻动揉搓,大大提高了效率;随后,把鱼皮一块块地按颜色深浅、鳞纹大小筛选出来,将其拼成大块鱼皮面料,然后按照设计图样进行裁剪、定型、装饰,用特制的鱼皮线、鱼骨针、鱼鳔胶进行缝制和沾染,最后是染色。”

  学习鱼皮制作技艺一学就是7年,尤文凤16岁时妈妈才教授她缝制鱼皮衣服,在母亲言传身教下,尤文凤的鱼皮制作技艺日渐精湛。开始的时候,尤文凤和母亲一同制作鱼皮衣服。母亲去世后,尤文凤就开始独立制作。60多年时间里,她先后共制作了40多件鱼皮衣服。尤文凤制作鱼皮衣,完全承袭赫哲族古老技艺,2006年,她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鱼皮衣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传承技艺 倾囊相教相授

  鱼皮衣,在赫哲族人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自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赫哲族人渔猎生活渐渐地被多种经营所替代。人们开始买棉布做衣服,又省事又时髦。而鱼皮衣工序复杂、制作费力,慢慢地自然就没人做了,也就没人穿了。

  为了让这个古老的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流传下去,尤文凤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向外界宣传和传授赫哲族的鱼皮制作工艺。她在教授本地学员同时,还多次受邀到哈尔滨大学、牡丹江大学给学生们上课,教授鱼皮制品制作工艺,先后有500多名大学生参加了培训。

  “作为传承人来说,首先要把自己心扉打开,别藏着,也别捂着。手艺只有传下去,才有生命力。”她说。

  深挖技艺 彰显非遗魅力

  尤文凤传承鱼皮制作技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今,在尤文凤的带领传承下,赫哲族鱼皮文化的衍生开发得到了全面的彰显和提升。尤文凤带领她的学生们以鱼、鸟、熊、鹿和三江口标识、同江大桥等为题材制作的鱼皮画、鱼皮饰品、鱼皮挂件等赫哲族艺术品,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尤文凤的故事,充满传奇。她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今后,她将继续为赫哲族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古老的文化在当今社会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