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月14日电(徐状 记者 史轶夫)“政府工作报告着重于未来规划,不沉湎于过往成绩,彰显出政府的务实与进取。”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无党派人士马艳辉表示。作为外语领域的专业人士,她敏锐地关注到,在推动特色文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公共场所中文标识外译的准确性、规范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
马艳辉指出,目前黑龙江省公共场所中文标识的外译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标识翻译准确性偏差,因简单直译或用词不当,外国游客难以领会其确切内涵;外文译写在语法结构、词汇使用等方面规范性缺失,缺乏明确标准与严谨审核流程;不同场所或相近区域内相同类型标识的外文译写一致性不足,造成信息混乱。
为解决这些问题,马艳辉撰写了《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公共场所中文标识外译规范》的提案。她建议借鉴2024年北京制定的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行业标准,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该项工作。
制定统一规范: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文旅、体育、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省实际,编制《黑龙江省公共场所中文标识外译规范》,详细界定各类场所标识的标准外文译法,涵盖语法、用词、格式等要素,保障译写精准规范。
强化审核监督:构建严格标识译写审核机制,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在设置外文译写标识时需经专业审核,确保符合规范要求。针对现有不规范标识,限期整改,更换为合规标识。
开展培训推广:针对标识译写人员、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外语素养与译写能力,使其熟练掌握规范标准。借助媒体、社区宣传等渠道,普及标识外文译写知识,提升公众重视度与监督意识,鼓励公众参与规范标识建设。
马艳辉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提高黑龙江省公共场所中文标识外文译写的质量,为推动特色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