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月12日电(记者 史轶夫)黑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哈尔滨召开,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教授阎力君提出“聚力推进珍稀濒危中药材产业化,赋能黑龙江新质生产力”的提案。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中药产业显示强劲的发展势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战略政策及法规的颁布为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世界范围对中医药的认可程度不断提升,全球中药材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了约200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到3000亿美元。随着人们对自然、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需求增加,中药材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黑龙江省是最具寒带特色的“中药资源大省”,盛产五味子、防风、刺五加、人参等极为丰富的野生中药材品种,但是,野生资源濒危,诸多品种于全国乃至全球药材领域为珍稀的药材宝藏。相对整体医药产品进出口市场而言,我国中医药产品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
组培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一柄利刃,具备快速繁育优质种苗、大幅提升产量以及高效保护野生资源等突出优势,无疑为珍稀濒危中药材产业化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崭新路径。阎力君委员调研发现,我省组培技术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承载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重任,亟待突破。
为此,阎力君委员提出:
一、全方位加速组培技术在中药材产业的深度渗透
1、构筑中药材组培产业核心基地:
选址哈尔滨等产业集聚地,高起点、高标准打造标准化组培生产基地,鼓励企业积极主动采用组培技术,引入前沿高通量培养设施,为五味子、刺五加等名贵药材提供种苗规模化繁育。
2、促进组培与深加工紧密融合:
结合其他生物技术的巨大潜力,研制刺五加有效成分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充分释放中药材的经济潜力,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产业化或将加速。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推动组培药材无缝对接中药制剂、功能食品和保健品生产线,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
二、聚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技术创新突破
1、依托黑龙江省道地野生药材种质资源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刺五加专属成分创新药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高地,携手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组培技术攻关团队,聚焦组培苗快速繁育、生物活性成分高效提取等关键技术难题,合力攻坚。
2、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研人员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为组培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按下‘加速键’。
三、完善市场与政策保障支撑体系
1、秉持开放合作理念,主动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协作,拓宽我省组培药材出海通道,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
2、强化政策资金扶持保障力度:
量身定制组培技术推广政策,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投身产业发展。
通过组培技术可以规模化繁育种苗;保护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避免陷入枯竭的困境。并且其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无农药和化肥,质量可控,生产可以规模化。因此,聚力推进珍稀濒危中药材产业化,将成为我省中药材经济的新引擎,催生新的增长点,赋能我省新质生产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