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2月23日电(李晓晖 安晨菲)近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一科成功救治了一名罕见且复杂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伴假性动脉瘤患者,彰显了该院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领域的精湛技术水平。
患者田先生(化名)8个月前不慎被牛撞击左侧下颌及颜面部,受伤当晚即出现左侧耳鸣伴有“流水声、轰鸣声”,而且状况一直没有缓解。伤后十余日,田先生的左眼出现充血,视力下降,看物体已经有了缺损,眼球逐渐外凸,左侧耳边“流水声”愈发响亮,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患者辗转多家医疗机构,诊断均不明确。最终,在当地一家三甲医院眼科就诊时,医生考虑田先生可能出现了脑血管畸形,随后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一科救治。
(术前球结膜充血水肿、头部核磁检查(眼静脉增粗)及术前CTA)
入院后,田先生接受了全脑血管造影术,确诊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伴有经眼静脉及岩下窦引流合并左侧颈内动脉C1段假性动脉瘤。鉴于病情的复杂性,曹彦鹏主任团队迅速进行会诊讨论,经过细致的评估,最终制定了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经导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联合假性动脉瘤支架置入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制定术中应急预案,在与患者及家属耐心沟通后,专家们先采用“介入弹簧圈”+“钢筋混凝土技术”进行栓塞,力求从内部封堵瘘口。由于瘘口较大,术中又给予患者行支架封堵瘘口,巧妙抑制弹簧圈向颈内动脉突入。整个手术都要求医生精准驾驭导管走向,对栓塞材料用量、支架放置位置都要准确无误。经过数小时的“奋战”,医护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成功栓塞瘘口、精准植入支架,紊乱血流重归有序,危机终得化解。
(术中经静脉入路+动脉入路手术方案,动脉造影做路图,静脉入路治疗)

(造影明确诊断后行CCF介入弹簧圈+ONYX栓塞,因瘘口较大,给予行支架封堵瘘口)
术后,田先生左耳的“轰鸣声、流水声”和左眼充血都消失了,左眼视力恢复到右眼状态,眼球外凸也肉眼可见地恢复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现已出院。
据神经外一科曹彦鹏主任介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是一种复杂的血管性疾病,属于罕见的血管畸形。它涉及颈内动脉或其分支在海绵窦段的破裂,形成异常的动静脉交通。这种异常交通会造成海绵窦内压力升高,从而引发一系列眶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可能的并发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情况,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加剧病情。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视盘水肿、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和脑积水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遭受视觉障碍、面部麻木、抽搐、共济失调,甚至昏迷、脑卒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专家表示,由于其复杂性和多变的临床表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和治疗极具挑战性。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突眼、海绵窦显影增强或眼静脉增粗等征象,这些都有助于辅助诊断。像田先生这样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合并动脉瘤的情况更为罕见,对医生的经验、技术、耐心和理念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于静脉路径难以到达、血栓形成等问题,加上手术时间通常较长,栓塞过程中容易发生飞胶栓塞事件。所以,通过分析研判和精心治疗,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是我们作为医生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曹彦鹏主任提醒广大患者,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确诊后必须立即接受治疗。一旦确诊后,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确诊后立即治疗;二、治疗期间需完全卧床休息;三、控制血压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四、保持患侧眼球正常活动并预防并发症;五、进行全面检查和定期复诊。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一科作为黑龙江省卒中急救定点医院和哈尔滨市卒中急救定点医院,科室秉持匠心精神深耕专业技术,为众多复杂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希望。今后科室将继续探索创新,精研医术解难题,为脑血管病患者点亮“生命之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