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28日电(黄岩静)深秋时节,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南站内铁轨如织,列车穿梭,连接着滨洲、滨北、滨绥、京哈、拉滨5条干线,仿佛五条巨龙在此交汇,共同编织出一幅壮观的物流画卷。

深秋的哈尔滨南站编组场景象 黄岩静 摄
自1990年建站以来,哈南站便一直承担着黑龙江全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空、重货物列车的改编及无调中转任务。作为集团公司唯一的路网性编组站,它如同一座坚实的“陆地航母”,将来自四面八方的物资汇聚于此,又重新分发至全国各地。
蔡振田是这个站运转车间上行到达四班的调车长,负责根据复杂的运行计划和运输需求,带领职工高效做好上行到达车辆的解体作业。1990年10月,刚刚从部队退伍转业回地方的他,背着一个大号铝饭盒来到这个站,和车站一起开启了艰苦的奋斗之路。

蔡振田正在指挥调车作业 黄岩静 摄
“那时站内荒草丛生,草长得比人还高,道路上泥泞不堪,到处都是厚厚的泥巴。”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尽管环境极为艰苦,蔡振田和工友们却充满干劲儿。他们秉持着“畅通枢纽,服务路网”的敬业精神,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创造了单日最高办理量22027辆的卓越成绩。
34年间,蔡振田的工作岗位历经多次变化,也见证了这个站从小到大、从强到盛的发展历程。两期主体工程建设、六次扩能改造,使得车站整体功能大幅提升,枢纽紧张的痛点得到有效缓解,哈南站作为集团公司唯一的路网性编组站的功能更加名副其实。
同时,为确保枢纽畅通和车站的增运增收,这个站深度挖潜提效,不断推出技术直达列车、超编组计划直达列车以及“定制列车”等运输新品,加强各工种部门间协调配合、减少交叉进路干扰,最大限度压缩站内保有量,并通过不断完善修订规章标准、作业流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破解各项技术难题,为车站的长期发展夯实了运输安全能力基础。

繁忙的哈尔滨南站编组场 黄岩静 摄
不断迭代进步的科技力量也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系统)、现车管理系统(TMIS)、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SMIS)、调度指挥系统(TDCS)、TW型组态式驼峰自动化操作系统、点连式调速系统、行车电子簿册系统、行车风险安全控制系统等陆续开通运用,全面提升了车站的自动化水平。4G专网调车灯显、超限、超偏监测仪、停车防溜器、减速顶拆、洗、装等设备的应用,让车站的运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现代化车站调度指挥中心、综合管控中心的建立,更是整合了编组站的综合信息管理与控制,实现了局站融合、管控结合、运管维一体化的新型运输组织模式,为运输组织生产的高效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科技的助力让蔡振田和工友们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人身安全亦获得了充分保障。

综合车间职工在对设置在编组场尾部的停车防溜器进行检修。 黄岩静 摄
如今,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蔡振田,比从前更加珍视每一个和哈南站共处的日子,更加眷恋每一个默默耕耘的清晨与坚守的夜晚。“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他总是这样提醒自己,也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艘“陆地航母”定会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