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18日电(王石磊)近日,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产二科医护人员可犯了难,遇到一位“不听话”的产妇张女士。
张女士今年35岁,头胎。由于在互联网上学到大量“知识”,对专业的内容一知半解,十分较真,依从性不好。孕中期糖耐量检测结果为5.47-10.5-8.42mmol/L,自行饮食运动调整,自觉良好。在妊娠34周的时候由于血压升高入院,医生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若血压控制不平稳,需要终止妊娠,胎儿为早产儿,为促进胎肺成熟需要注射地塞米松(一种短期应用的小剂量激素),张女士坚决认为注射的药物会随着血液对胎儿造成严重问题,且地塞米松会使血糖升高,对自身和胎儿造成影响,拒绝遵照医嘱用药。此时,张女士的血压高达168/98mmHg,出现重度先兆子痫头痛等症状,多次胎心监护提示可疑宫内乏氧,医生立即给予解痉、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请内分泌科医师会诊指导调整血糖,每日监测血压、血糖、调整药物剂量。经过医生一星期的治疗及耐心科普宣教,终于把药物调整到了一个理想的方案,患者也在医生一遍遍地“唠叨”中开始信任医生,逐渐“听话”,血压、血糖在医护人员的“严防死守”下稳定在了临界值水平。但这不代表治愈,随着孕周增长,血压、尿蛋白仍随时可能出现变化,子痫前期症状随时可能加重,并极易发生并发症,应该适时终止妊娠。但张女士依旧固执己见不同意剖宫产,执意要等39周后再分娩。在妊娠38周+3的时候,张女士半夜临产,因不具备自然分娩条件,医师们行紧急剖宫产术分娩一个4200克女婴。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产二科、产前诊断科主任张卉表示,虽然患者没有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子痫抽搐、心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受损等严重不良后果,但待产过程中的每一天都相当于“走钢丝”。所以,医生都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发展情况,选择对母婴健康安全的平衡点作为结束分娩的最佳时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