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6月27日电((汪希健)6月20日0时30分,在漆黑的夜幕下,牡佳高铁965公里铁线路上,头灯交错,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鸡西工务段鸡西西高铁线路车间七台河西高铁线路维修工区八名高铁线路维修人员正在进行线路维修。

作业前毕春海清点准备夜间上道作业的工具备品。
“这根轨枕上的扣板安设的不正,小郭抓紧时间调整一下,要牢记维修标准,作业后线上不能留下任何问题。”毕春海一边回检刚整修的线路,一边提示大家进行查漏补缺。
牡佳高铁是我国最东端高寒高铁,作业环境复杂、维修标准高等因素给日常线路维修增添了不小的难度。46岁的毕春海是牡佳高铁七台河西线路线路维修工区工长。四年前,只有中专文化的毕春海从一名普铁线路调到高铁时,面对高精度的维修标准和维修理念的变化,让他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认识到了业务差距后,他主动向兄弟单位学习理论知识,请教维修经验,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他拿到了高铁职业技能维修资质。

毕春海带领职工利用轨道检测仪对线路问题进行复测分析。
从牡佳高铁还未正式开通前参加高铁建设前期介入、联调联试、试运营等工作,到如今成为高铁线路维修工区的工长,从“小白”到维修骨干,4年来,他带领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班组,伴随着牡佳高铁的发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毕春海与职工一起整治线路超限值。
做好时速250公里的高铁线路维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稍有差错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后果。每次在高铁线上作业时,毕春海都要拿出十二分的细致和耐心。由于线路精度高在作业现场他们经常会遇到想不到的情况,当拿着动态检测出现的大值数据整修时,却怎么都找不出来问题。每遇这种情况,他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业务特长,操起轨道检测仪反复测量分析,直至确定问题出在哪?及时解决后方肯罢手。“高铁线路出现的大值大多数是只有微不可查的零点几毫米的误差,往往这样的问题最难找到,但往往就是微小的误差却可能造成大问题,所以高铁维修工作不光要掌握技术,也要有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精修心态。”毕春海时常发出感慨。
牡佳高铁的图定维修时间在0时到凌晨4时30分进行,这也给工区维修增添了难度。除了夜间需要克服蚊虫盯咬、低温环境外,视线不良带来的作业安全风险也成为他们作业中的难点。

认真做好整修后线路的质量回检。
每次出发前,毕春海都会反复检查核对作业中携带的工具、照明设备、防护备品等设备是否齐全,从未有一丝一毫懈怠。对现场作业中出现的不执行标准行为毫不留情地纠正。一次作业中,线路工李鑫宇使用直震式内燃捣固镐作业时,为了赶进度,降低了捣固作业面宽度和深度的作业标准。毕春海发现后,第一时间制止了不标准作业行为。并在工区收工总结会上,作为重点问题向职工们讲明了其中危害,并反复向大家强调了执行标准的重要性:“高铁安全无小事,作业标准放松一次没有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所以这个口子不能开。”正是这种精细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工区的线路质量在全段名列前茅。
作为工区年龄最大的老大哥,工作中他严肃认真,在生活中他又表现出了另一面。去年8月份工区调来5名新职工,一有空他就找几人拉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解决思想不稳定两名职工的思想顾虑。他主动把自己的劳保用品分给劳保还没发到手的几人用。职工董宝奎年龄小,爱玩手机游戏,导致休息不好,夜间作业不在状态。每次到休息时间,毕春海都会到他的宿舍“查岗”,看住小董白天休息情况,逐渐的小董改变了不良习惯,作业变得积极主动了。毕春海说:“大家集中住在高铁生活区,每周我们相处的时间比自己家人要多,彼此不光是工作关系,更像是兄弟,我们心中都一个目标,全心全意守好这条高铁线路的安全。”
在1660多个寂静的夜中,毕春海带领职工共整治动检车超限值169处,去年达到了线路质量全优的好成绩。随着寂静的夜色,职工们在牡佳高铁上默默前行,解决着高铁线上存在的一处又一处问题,直到黎明的到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