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8日电(白明昕 何瑞轩)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坚持把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通过不断完善培养机制,促进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扎根基层、快速成长、积极作为,着力打造能力过硬、富有活力、能堪重任的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队伍。

注重补齐短板,建立导师帮带。
注重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着力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建立“导师帮带”工作机制,根据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专业特长和短板不足,选派思想好、作风实、经验足的乡镇领导中结对帮带58名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为他们答疑解惑、补齐短板、引领成长,让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经风雨、长见识、强本领。
注重经验分享,搭建交流平台。
积极组织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开展经验分享交流会,来自7个乡镇(街道)的17名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代表,通过讲述式、情景式等多种方式,分享了在基层锻炼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互相学习借鉴优秀经验,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共同探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分享了下一步工作计划。通过经验交流分享让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坚定了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脚踏实地干事业的信心。把基层锻炼作为历练人生的机遇,把解决问题作为增长才干的途径,把应对挑战作为磨炼意志的手段,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扎根基层、奉献基层。

注重考核评价,建立成长档案。
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对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实行监督管理。建立《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成长档案》,从导师帮带制落实情况、谈心谈话情况、工作落实情况、调研情况、到村任职情况、轮训情况、其他情况7个部分,对人员日常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成长档案进行季度检查。乡镇(街道)党(工)委同步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定期记录锻炼培养、工作表现、考核奖惩等情况,建立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制度,充分征集乡镇(街道)干部的评议结果,以此作为奖励、续聘、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区乡两级管理模式。同时,广泛利用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优秀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的经验做法,树立可见、可学、可比的标杆典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