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社会民生
首页社会民生
跟毫米较真的高铁“夜行侠”
2024年03月24日 17:39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24日电(孙冰冰)“好,停,紧固好。”3月22日0时48分,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电务段作业二工队副工长马先伟和伙伴们正在苇河西站紧张作业。“道岔标准缺口值是2.0±0.5毫米,现在这个缺口正好调整到了2.0毫米。”马先伟跟身边杜斌说道,和毫米较真儿,是马先伟的工作日常。

  马先伟正在检查缺口是否达到标准 孟凡刚 摄

  30岁的马先伟是海林北高铁信号车间作业二工队副工长,他所在的工区担负着哈牡高铁5个车站、5个中继站共计57组道岔、73架信号机、245台转辙机、366个轨道区段高铁电务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因日常作业均在夜间进行,所以马先伟和同事被称为高铁“夜行侠”。

  “为确保高铁正常运行,高铁设备维护的工作时间常年集中在深夜0时至凌晨4时。现在昼夜温差大,白天冰雪融化晚上又结成冰,非常容易发生水淹转辙机、道岔杆件冻结等问题,在这样的时节里我们更要加大检修力度。”马先伟解释道。

  职工更换静接点 孟凡刚 摄

  道岔决定了列车前进方向,而转辙机作为改变道岔开通方向、反映道岔位置的重要信号基础设备,检修需要经过外观检查、内部部件检查、机械强度测试等多个项目,其中测试值更是精确到毫米,任意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出现设备故障,导致高铁列车晚点或停开。

  对转辙机进行检修 孟凡刚 摄

  马先伟作为哈牡高铁建设时期的第一批验收人员,全程参与了这条线路的施工介入、联调联试等工作,对这里的信号设备如数家珍。如今作为哈牡高铁的“夜行侠”,马先伟对这些信号设备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高铁信号设备检修是个精细活,维护标准以毫米计算,不容一点差错。道岔精调更是信号工们的“每日必修课”,高铁运行会引起设备的数据变动,他们必须人工将这些变动清零。他们相互配合,有的拿尺子测量道岔开程、锁闭量、密贴、道岔缺口等数据,有的拿扳手紧固、调整。漆黑的夜里,只有头灯发出微弱的光。

  检修密贴检查器 孟凡刚 摄

  马先伟熟练地打开道岔转辙机箱盒,擦拭着转辙机箱内各个接点,不放过一个螺丝、一个线头。由于工作性质特别,信号工的大部分工作都要靠他们手工完成。

  “今天还好一些,前几天的寒潮那才遭罪呢,大风特别硬,转辙机接点缝隙小带不了手套,不一会功夫就把大家的手都冻得通红。”马先伟一边说一边忙活着手里的工作。

  对转辙机内部进行检修 孟凡刚 摄

  确认转辙机工作正常后,还没来得及舒一口气,马先伟和伙伴们就又转向机械安装装置各部位的检查。掏出扳手,俩人配合,一会蹲着、一会又趴着,将一组道岔中螺丝都摸了个遍,确认紧固到位。

  “不弯腰就没法仔细确认细节,列车行进的安全就更没有保障。”马先伟说。一个天窗下来,他至少要复紧螺栓50多个,扳动道岔90余次,重复弯腰起身近50次,有时累得直不起腰。

  对转辙机杆件进行检修 孟凡刚 摄

  天窗只有4个小时,为了高质量完成检修任务,马先伟常常是一路小跑,检修信号机、调试轨道电路、试验道岔转辙机动作转换…一个天窗下来,即便是在严寒的冬季,也会忙出一身汗。

  此时,呼啸的寒风凌厉地穿透衣领,直逼肌肤,令人不由自主地瑟瑟发抖。这群高铁信号工却依然在铁道线上忙得热火朝天,头上照明灯的光束不时划过天际,作业服上的反光条时明时暗,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调整道岔缺口 孟凡刚 摄

  “春天的风真是冻人不冻水呀,吹得人头疼,一会儿必须吃个大碗泡面缓缓……”凌晨4时,天窗作业结束了,周围一片沉寂,天上凌乱的几颗星星和远处几盏闪着微弱灯光的路灯照亮了他们前方的路,众人列着整齐的队伍,谈笑着返回工区。(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