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2月2日电(曹业 王拥卫)近日,哈医大一院胰胆外科孙备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壶腹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患者术前影像学提示胆总管下段占位、门静脉癌栓,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经于我科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静脉切除重建术,术后恢复良好,已于近期出院。
62岁的姜大娘最近十分苦恼。半年前,姜大娘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出院后状态良好,无任何不适。近一周来,姜大娘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症状。起初,姜大娘只当是手术后遗症,并未放在心上,但随后出现的发热、皮肤变黄让大娘和她的家属顿感惊恐。再次入院检查后,胰腺增强CT提示“胆总管下段占位、门脉主干内栓塞”,同时糖类抗原CA19-9提示异常升高。为明确胆总管病变性质,姜大娘在医生的建议下行内镜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十二指肠乳头局灶可疑癌变”。这个消息让姜大娘和她的家人感到措手不及。
可疑癌变是不是就是癌?门脉主干内栓塞是什么意思?怎么治疗?这一系列问题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姜大娘和她的家属喘不过气来。
偶然的机会,姜大娘了解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孙备教授是黑龙江省杰出的外科专家,对于各种复杂病情有着非常丰富的诊治经验。怀揣着急迫的心情,姜大娘和她的家属第一时间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寻求孙备教授的诊治。

术前癌栓堵塞门静脉
作为全国闻名的胰腺外科权威专家,孙备教授了解到姜大娘的情况后第一时间确立了首要任务——明确门脉主干内病变性质,这决定了姜大娘的手术方案是否需要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为此,姜大娘进行了PET-CT检查,证实了门脉主干内病变确为癌栓。术前,孙备教授、陈华教授、王拥卫副教授、李轶龙副教授等进行了充分的会诊与周密的准备,综合考虑病变部位、血管侵犯情况以及预后,决定为姜大娘实施胰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术。考虑到姜大娘身体状况不佳,为了促进手术后的快速康复,本次手术将采用微创方式进行。
常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需耗时4~6小时,这对于术者的体力和精力是极大的考验,而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更是增加了操作难度。历经5个小时的艰苦奋斗,在证实切缘均为阴性后,手术顺利结束,其中门静脉切除重建仅耗时15分钟。术后病理回报:(壶腹区)中分化腺癌;(门静脉栓子)见癌。目前姜大娘恢复良好,已于近期出院。

血管重建后门静脉情况
据陈华教授介绍,壶腹癌是指起源于Vater壶腹(壶腹、胆管十二指肠内部分和胰管十二指肠内部分)的肿瘤,作为相对少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其标准手术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于壶腹部肿瘤患者,现有指南建议:仅对于腺瘤病人,推荐行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局部切除);对于壶腹癌病人,标准手术方式仍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虽然已有研究者尝试为早期壶腹癌患者行经内镜或开腹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孙备教授指出,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改进和腹腔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从技术挑战阶段进入了更为规范合理的、以胰腺微创外科手术为主导的多学科综合治疗阶段,该技术使部分血管侵犯病人可获得根治性手术机会并能从手术中获益。目前,该技术仅在大型的胰腺外科中心,经由丰富经验的胰腺微创外科手术团队进行充分术前评估、仔细准备后安全开展。本次手术的成功进行更是体现了哈医大一院胰胆外科作为东北地区最大胰腺中心,在胰腺微创手术方面的高水准、高要求。
哈医大一院胰胆外科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始终传承“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科室有文化,教授有文采,主任有情怀,医护有情操”的理念。在孙备教授的带领下,科室胰腺手术已全面微创化,各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层出不穷,同时培养许多优秀的青年医生、博士生及硕士研究生。陈华教授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在机器人、腹腔镜等腹部微创手术,胰腺癌的综合治疗,胰腺疾病的微创治疗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成就,更是凭借其高超的手术操作斩获第四届全国普通外科中青年医师手术展演暨“中华外科金手指奖评比”总决赛一等奖!
在精准外科时代的今天,以胰腺微创外科手术为主导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胰腺恶性肿瘤有效根治的发展和方向。目前,在孙备教授的主导下,哈医大一院已经构建起一支完备的胰腺肿瘤多学科诊疗组,未来还将推动多学科诊疗进一步发扬、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