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18日电(苑斯淇)近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一病房耿硕副教授成功为一名曾患有骨巨细胞瘤、进行肿瘤假体置换术后的患者施行翻修手术。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让我体会到久违轻松站立的感觉。”不久前,63岁的李阿姨激动地向帮助她脱胎换“骨”的耿硕副教授表达感谢。
在30年前,李阿姨曾因大腿痛到医院进行检查,后经确诊为左侧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由于骨肿瘤已侵占破环股骨近端,因此当时行股骨近端整段切除,植入了骨肿瘤假体,髋臼侧选择骨水泥固定聚乙烯臼杯配合双动头来防止术后脱位。
但,10年时间过去,李阿姨的关节疼痛日益加重,甚至无法站立,四处求医但都被拒之门外的李阿姨了解到哈医大一院数字骨科毕郑刚教授和耿硕副教授曾做过相似病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阿姨最终来到哈医大一院耿硕副教授处就诊,希望解决疼痛,放弃拄拐杖,恢复生活质量。
经过仔细检查后耿硕副教授发现,63岁的李阿姨肿瘤假体已经松动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髋臼侧聚乙烯臼杯也已被磨穿,随聚乙烯碎屑而来的还有髋臼侧大量的骨溶解。

面对这一难题,耿硕副教授在收治这个特殊的患者后采用数字建模技术,彻底将患者缺损和潜在缺损进行可视化,专业化精准设计全部手术细节。
传统的骨肿瘤翻修手术会做减法,手术较快,操作容易,但骨头会越切越多,假体使用寿命也会明显下降,李阿姨仅63岁,并患有严重骨质疏松,若再次选择肿瘤假体,可以预见未来5年或10年后,假体可能再次松动,而患者将再无骨量去维持假体稳定,只能选择全股骨置换,届时以患者年龄来看,手术风险将更高。因此将现有的缺损重建,增加一定骨量,才能给未来希望。为患者健康的长远目标考虑,耿硕副教授选择为患者做加法,增加骨量。
术前,耿硕副教授通过数字技术,为精准患者定制了近端同种异体骨段,预知患者的各部位缺损位置以及大小,确保在术中可做到精准植入。术中,耿硕副教授克服髋臼侧骨缺损的困难,通过髋臼加垫块组配来重获髋臼初始稳定性,又采用Cup in Cup植入了双动全髋,解决了患者因肌力不足而导致的假体脱位,并将骨质疏松股骨侧假体取出;运用股骨狭股骨前弓近端短距离ETO截骨,将患者原骨肿瘤假体取出,原有髓腔内的骨水泥完全清除。植入术前设计好的股骨远端假体,最大限度保留骨量,重建峡部。在保证股骨假体远端防旋稳定后,通过钢板最终将骨段以及假体进行锁定,修复缝合髋关节稳定肌肉群。

目前,李阿姨的身体得到极大恢复,久违地消除了病痛带来的沉疴,看着病房外散落的阳光,她意料不到自己还能重新自如活动。
耿硕副教授介绍,传统的骨肿瘤翻修手术会做减法,但骨头会越切越多,假体使用寿命也会逐年下降。但哈医大一院秉持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理念迎难而上,为患者做加法,为患者未来创造了机会。未来的4到6周,患者可逐渐负重。待完全骨愈合后,患者可以去掉拐杖行走,回归正常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