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13日电(王孟娇 周汐遥)近日,63岁武阿姨(化名)因头晕来到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武阿姨自述两年前开始出现左下肢运动迟缓,逐渐累及左上肢,同时伴有左上肢抖动,一年前开始头晕、走路摔倒,伴尿频、尿急,并进行性加重。超声残余尿量测定膀胱残余尿量170ml。汤颖教授接诊后,建议行11C-CFT联合18F-FDG 一体化PET/MR检查以鉴别诊断帕金森综合征。
11C-CFT结果显示右侧尾状核、双侧壳核多巴胺转运蛋白分布不均匀减低,以右侧壳核为著(图1),据此可以诊断神经退行性帕金森综合征。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付鹏教授团队再次为武阿姨行18F-FDG一体化 PET/MR显像,PET结果显示右侧豆状核、脑桥、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糖代谢减低(图2),符合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的代谢模式,同机MR结果显示:双侧壳核萎缩,以右侧为著,壳核外缘可见“裂隙征”;脑桥T2见“十字面包征”(图3),付鹏教授最终为武阿姨确诊MSA-P,为临床医生制定下一步精准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图1:一体化PET/MR的11C-CFT(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右侧尾状核、双侧壳核多巴胺转运蛋白分布不均匀减低,以右侧壳核为著。

图2:一体化PET/MR的18F-FDG (葡萄糖)显像。右侧壳核、脑桥、小脑糖代谢减低。

图3:一体化PET/MR显像。双侧壳核萎缩,以右侧为著,壳核外缘“裂隙征”;脑桥T2“十字面包征”。
据付鹏教授介绍,11C-CFT是一种高度特异性靶向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体(DAT)的正电子显像剂,可反映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脑内多巴胺的水平变化,从而反映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和丢失程度,是目前诊断神经退行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最佳选择,但11C-CFT合成及使用难度高,因此,国内外能开展此项检查的医疗机构并不多,哈医大一院核医学科韩巍物理师团队是我省最早从事正电子新药合成的团队,为我省核医学分子成像的研究和应用做出突出贡献。
18F-FDG是目前最常用的、最成熟的显像剂。脑内代谢能源几乎全部由葡萄糖供应,各个神经核团的功能都随葡萄糖代谢变化而变化,因此葡萄糖代谢能体现脑神经元的相对活性。多系统萎缩是神经退行性帕金森综合征中的一种,它与其他神经退行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不同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存在差异,因此可以用18F-FDG代谢成像进行鉴别诊断,同时结合MR提供的相关信息,可以增加我们诊断的信心。哈医大一院核医学科11C-CFT和18F-FDG两种显像剂联合一体化PET/MR的应用,使帕金森病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成为现实。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79年,经历4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省内首屈一指的集医疗、教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医学诊疗中心,拥有省内第一台一体化PET/MR。付鹏教授表示,多年来科室针对诊断率低、病灶小、手术难度高的疑难病种,在省内率先开展双核素一日法SPECT/CT诊断甲状旁腺瘤、肝胆动态显像、盆腔血池显像、99mTc-PYP 心肌淀粉样变显像、18F-PSMA-1007前列腺癌特异显像、18F-FAPI-04广谱肿瘤显像、11C-CFT帕金森病显像、11C-MET氨基酸代谢显像、18F-AV45脑淀粉蛋白、18F-奥曲肽内分泌疾病显像及多种显像剂引导下的PET/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等高新医疗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精确的检查结果,帮助患者制定更加高效优质的治疗方案,助力黑龙江省精准医疗,使广大龙江患者能够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