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本网推荐
首页本网推荐
百名专家齐聚冰城共谋“核”发展
2023年04月13日 09:20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4月13日电(朱虹 胡莹洁)4月12日-13日,由中国核学会、黑龙江省核学会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的第十五届“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在哈尔滨举行。来自国内73个单位的800余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围绕双碳目标下核能发展、核电装备及关键技术、核医学及核农学、核工业青年发展等重要议题展开交流。

 

  核工业:“双碳”时代 核能发电大有可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核电技术列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成果之一,并强调“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电在推动能源革命中的战略地位得到确认,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认为,“双碳”时代为核能发电带来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国的核能发电技术已从“引进、消化、吸收”发展到“领跑”世界水平,预计到2035年,核电规模会发展到2亿千瓦,到2050年发展到3.5亿千瓦。要达成此一目标,他预估每年需投产12-15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核工业发展的前景无疑是巨大的。

  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公众的“核恐惧”心理、核设备制造能力、核燃料供应能力、建设周期与成本、新能源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煤的清洁利用都对核能发展形成强烈挑战。

  如何应对各种挑战,让核能在实现“双碳”目标中作出应有贡献,是核工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于俊崇在论坛上也给出建议。他提出,用新技术改造二代加核电机组,积极有序发展三代核电,开发适用不同场合的小微核反应堆,加大核能利用产业链中薄弱环节的技术研发,加大研发先进核能技术及应用,大力开展四代堆和聚变堆的技术攻关,早日为社会奉献“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三废更少”的第四代核动力反应堆和最清洁的核聚变能。

  核农业:我国育种技术全球领先

  “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和基础,良种的培育离不开核技术、航天诱变技术与常规技术的结合。诱变技术可以创造自然界里稀有或者不存在的新基因资源,提高种子品质并满足市场多元化。”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党委书记、中国核学会核农学分会理事长刘录祥表示。

  刘录祥在报告中指出,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的育种技术取得巨大进展,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全球育成72个国家在214种植物上育成了3400多个突变品种,其中中国在46种植物育成和推广应用了1055个突变品种,年推广应用面积5000多万亩,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第一产粮大户,诱变技术对克山一号、绥农44等大豆品种选育的产量增产幅度十分显著,在龙脉系列、克字号系列等小麦品种的育种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黑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将核技术诱变育种作为重点研发计划,培育出的大豆及蔬菜品质优良,为粮食安全和营养改善做出贡献,未来这项技术还将在优异种质创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有了良种就不愁打不出好粮”,刘录祥指出,核技术这项已经运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技术在解决农业生产急需问题、急需品种时依然是一项可靠管用的王牌技术。

  核技术:建立国家标准,大力推广核技术

  在发达国家,核技术产业约占到GDP的3%—4%,我国目前只占到GDP的0.3%—0.4%。其实,大家比较熟悉的核电只占到核技术应用的10%,核技术更广泛地运用在医疗、农业、材料等方面,如在医院检查时使用的核磁共振,治疗时使用的放疗、光子治疗;在工业上,对污水、废烟、废气的处理也运用了大量核技术;在生活中,核辐照技术也广泛运用在水果、蔬菜的保鲜、灭菌,连锋利的菜刀都离不开离子束的处理。

  “核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应从各个方面大力推广和普及核技术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红卫认为,很多人谈核色变,认为核是不安全的,其实能够得到运用的核技术相对安全,需要为民众做好科普工作。

  “另一方面,要发展核技术产业,首先要把国家标准做起来,有了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和工业化。核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需要长时间积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实现。”

  赵红卫院士在“强流离子加速器及其应用”的报告中指出,强流高功率离子加速器在核物理前沿基础研究及诸多国家需求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国内相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望在2025-2027年建成投入运行,将成为国际上束流强度最高的离子加速器装置。

  核发展:“核”筑强国,离不开青年力量

  本次大会专门设置以“核”育青年,“核”立创新,“核”筑强国为主题的青年论坛,为青年教师、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旨在为青年创新碰撞思想火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贡献青年力量。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谭思超表示,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强对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十四五”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中,约八成设有青年科学家项目,可以说,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工作中逐渐发挥了“挑大梁”作用。对中国核工业核科技发展而言,需要培养新生代领军人才和世界一流人才。

  60多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我国核领域发展培养了7000余名毕业生,涌现了一批以彭先觉院士、宣益民院士、李建刚院士和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人才,为我国核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在核科学与技术青年人才培养上,学校建立有组织的青年教师成长培养机制,通过校内外“责任导师制”、新教师成长“三年”行动计划、绘制“青年教师成长路线图”,选定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建立“后备人才库”,对标国家领军人才和国家青年人才计划“挂图作战”,实施“一人一策”精准支持、重点培养,营造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本次大会对促进我国核科技前沿性、创新型技术交流,核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支持核领域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高水平核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核能强国建设有重要意义。十三届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黑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晓燕,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殷敬伟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红卫等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建军线上参会。

  中国核学会“三核”论坛自2004年创办,是全国性学术论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十四届,充分展示和交流了核科学与技术各个学科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推动了各个学科交流、交叉与融合,是我国核科技领域高水平的“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孙汉仑
王宁
刘璐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高峰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