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肚皮上长出巨大肿物——哈医大四院腹腔镜微创手术帮助患者“笑面人生”
2022年09月30日 10:32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30日电(王海娇)今年57岁的王阿姨是一位直肠癌术后患者,她在6年前因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同时行乙状结肠造瘘、留置永久人工肛门。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术后连续随访5年,直肠癌均未见复发、转移迹象。王阿姨十分开心地摆脱了恶性肿瘤的心理阴影。然而1年前,王阿姨却发现自己腹部造瘘口旁出现一个突起肿物。因为没有疼痛不适,也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起初王阿姨并没有放在心上。近6个月来,该肿物逐渐增大,王阿姨的排便次数也减少了,同时出现了腹胀、腹痛的症状,严重地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王阿姨开始担心起来,这次会不会是肿瘤转移到自己的“肚皮”上了。为了明确诊治,王阿姨及家人来到哈医大四院普外科慕名找到李国东教授就诊。

  入院后,李国东教授首先对王阿姨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腹部造瘘口旁半圆形肿物,直径达到约18cm。肿物平卧时减小,直立突出,高度怀疑肠造瘘口旁疝(图1A)。王阿姨体型较为肥胖,BMI指数高达27.6,前次手术已经过去6年多时间,本次体检发现,肠造瘘口明显松弛。王阿姨进一步做了全腹CT检查,结果提示:左下腹壁造瘘口术后改变,考虑造瘘口旁疝(图1B-C)。超声结果显示:符合腹壁疝声像图,内容物以肠管为主。胃肠镜检查未见其他异常。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李国东教授对王阿姨病情的判断。随后,李国东教授根据患者身体状态制定了详尽的个体化诊疗计划,针对王阿姨在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早做好了预防措施。通过与家属耐心地沟通,决定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方式一次性同时解决王阿姨造瘘口旁疝及肠造瘘口松紧度过松这两个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李国东教授决定术中根据情况尽量采取肠造瘘口原位重建技术。李国东教授手术团队于近日对王阿姨实施了腹腔镜粘连松解、远端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肠造瘘口旁疝修补+造瘘口原位重建术(Lap-re-Do Sugarbaker术)(图2)。该术式属于近年新发展的微创杂交术式,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手术难度较大,临床少见。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不到5ml,王阿姨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图3)。王阿姨没有想到一次手术竟然能解决两个问题,她不禁为李国东教授手术团队连连点赞。王阿姨及家属对本次治疗效果十分满意,感谢李国东教授手术团队为她解决病痛,重新“笑面人生”。

  李国东教授介绍,造瘘口旁疝是一种肠造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肥胖本身是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图4)。有些患者由于病情需要,长期或永久利用造瘘口排便。久而久之,伴随着患者腹腔内压力增加、腹壁薄弱等原因,就会出现腹腔内其它肠管从造瘘的肠管周围钻出去的一类病症。王阿姨属于Ⅲ型造口旁疝,疝环直径高达18cm,手术难度极高。

  造口旁疝的手术方式按入路一般分为两种:1.开腹手术,2.腹腔镜微创手术。近年来,微创术式被更多外科医生选择,目前应用最多的腹腔镜补片修补术主要分为Keyhole术式、Sugarbaker术式和Sandwich术式。

  李国东教授针对王阿姨所选择的腹腔镜下Lap-re-Do Sugarbaker术式是目前治疗造瘘口旁疝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且较为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是在腹腔内用人造补片修补腹壁的缺损,用补片阻挡腹腔肠管再次疝出,同时修剪冗长的结肠肠管并确切关闭疝囊,再原位进行造瘘口重建。该手术方式具备创伤小、复发率低的优点。

  李国东教授提醒广大百姓,造瘘口旁疝患者可以表现为毫无症状的肠造口周围肿物膨出,有时患者可能在站立位时出现腹部牵拉感或疼痛。当造瘘口疝发展较大时会出现造瘘口护理困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少数会出现肠梗阻、嵌顿、瘘管形成、皮肤损害或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当结肠或回肠造瘘口术后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请高度注意造瘘口旁疝的可能,并应及时前往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诊治,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图1:A:患者术前突出的造口旁疝 B-C:CT示肠造瘘口旁疝

  图2:李国东教授(A图右2)术中应用腹腔镜修补造口旁疝(Lap-re-Do Sugarbaker术)

  图3:患者术前(A)、术后(B)对比

  图4:肠造瘘口旁疝示意图

  专家简介

  李国东

  出诊时间:每周二 上午8:00—11:00 下午 13:00—15:30

  职务职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外科学“学科带头人”、 外科学教研室主任

  普通外科五病房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学位、专业学位)

  医学博士、博士后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 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委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肛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青年编委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青年编委

  《腹部外科杂志》编委

  《肝胆胰外科杂志》编委

  《现代肿瘤学杂志》编委

  专业擅长:

  主要从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等),乳腺癌及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临床治疗工作;尤其集中于以胃癌、结直肠癌及甲状腺癌、乳腺癌外科根治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多年致力于消化道良、恶性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以及肿瘤患者的代谢、营养与支持治疗。擅长以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规范化、微创化、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各种普外科良、恶性疾病。积极倡导、开展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主要科研方向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靶向治疗的临床及基础转化相关研究,以及胃癌和大肠癌外科微创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因在本领域业绩突出,兼任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委员;哈尔滨市南岗区政协委员等社会任职。曾荣获第十二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优秀学术骨干、哈尔滨医科大学“十大杰出青年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佳青年教学能手”、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等多个荣誉称号。近年获得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共16项,共发表本领域中英文文章7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共发表本专业SCI收录学术论文16篇。

  科室咨询电话:0451-85939320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李蒋铭
孙汉仑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