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绿业龙江
首页绿业龙江
林下藏“金鸡” 田园绘富景——拜泉夫妻养殖溜达鸡闯出生态致富路
2025年11月07日 11:20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7日电(王克俭)清晨六点,薄雾还未散尽。在拜泉县永勤乡新光村七屯村后的一片林地间,近万只羽毛油亮的溜达鸡正四散觅食,啄食草籽,清脆的鸡鸣声在林间回荡。养殖户赵晓岩和妻子姚兰香提着装满玉米、豆粕的饲料桶穿梭林间,熟练地撒下天然谷物,看着这群“致富宝贝”,夫妻俩脸上满是欣慰。这对扎根黑土地的农家夫妻,用2年时间,让生态溜达鸡飞出了小山村,也让自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4年,在县城经营农资店的赵晓岩夫妇回到村里,看着屯后闲置的林地和荒废的小鱼塘,夫妻俩心里盘算着搞点特色养殖。“咱拜泉是生态大县,林地广、草质好,养出来的鸡肯定受市场欢迎,总比干别的强。”姚兰香说,当时村里虽有零星养殖,但规模化、规范化的几乎没有,他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起初,夫妻俩凑集20万元积蓄,承包4亩林地,从广东引进3000只草原红鸡苗,可没过多久,鸡苗就因防疫不当开始陆续发病死亡,半个月损失近300只。看着精心照料的鸡苗倒下,姚兰香急得夜不能寐。但她没有气馁,她带着问题先后多次前往邻县养殖基地拜师学艺,还主动联系县畜牧局,邀请技术员上门指导。

  从鸡舍搭建、防疫消毒到饲料配比,夫妻俩一点点摸索改进。他们坚持让鸡群在山林里自然生长,不喂合成饲料,只补充玉米、豆粕等天然谷物,让鸡自由啄食昆虫、草籽和矿物质。

  为保证鸡肉品质,赵晓岩夫妇坚守“慢养”原则,将养殖周期延长至6个月以上,比普通肉鸡多养近3个月。他们坚持让鸡群在林地自由活动,每日运动量超10公里,只补充玉米、麦麸等天然谷物,鸡群自行啄食的昆虫、草籽成为天然营养补充,形成“鸡吃虫草、粪肥林地”的生态循环链。“溜达鸡就得让它多跑多吃天然食,这样肉才紧实、汤才鲜香,这是咱的立身之本。”姚兰香说,夏天要给鸡舍降温通风,冬天得保暖防寒,让鸡群安全越冬。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溜达鸡出栏后,凭借肉质细嫩、皮薄骨细、营养丰富的特点,很快赢得市场认可。周边群众、县城餐馆、农贸市场纷纷上门收购,每斤售价比普通肉鸡高出4元仍供不应求。尝到甜头的夫妻俩逐年扩大规模,2025年,养殖溜达鸡规模达1万多只,还配套建设了饲料加工房,年销售额近100万元,逐步走上标准化养殖之路。

  为拓宽销路,夫妻俩紧跟时代潮流。姚兰香学会用智能手机拍摄鸡群山林觅食的短视频,发布到短视频平台,真实的养殖场景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不少消费者直接线上下单。他们还开通直播带货,让网友实时查看养殖环境,过硬的品质积累了大批回头客,“最多一天接到300多个订单,打包发货忙到后半夜”姚兰香笑着说。如今,他们的溜达鸡不仅畅销齐齐哈尔、哈尔滨、大庆等周边城市,还远销辽宁、天津、广东、山西等外省市。

  致富不忘乡邻。看到周边农户有养殖溜达鸡的意愿,赵晓岩夫妇主动分享养殖技术,为农户提供鸡苗、技术指导和统一销售服务,带动全村溜达鸡养殖,让生态养殖逐渐成为村里的特色富民产业。

  谈及未来,姚兰香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还要扩大规模,建设育雏鸡舍,强化产品包装,打造绿色品牌,让拜泉溜达鸡叫得更加响亮!”

  夕阳西下,林间的溜达鸡渐渐归巢,赵晓岩和姚兰香忙着清点当天的销售订单。看着林地里的“金鸡”和手机里不断弹出的订单信息,夫妻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拜泉县这片充满生机的黑土地上,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绿水青山间闯出了一条生态致富路,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更成为乡村振兴的践行者。他们的故事,正是拜泉县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生动缩影,也为更多扎根乡村的创业者点亮了希望之光。(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