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25日电(王石磊 马冀)近期,哈市节气进入伏天,气候持续高温。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卢莹向市民朋友发出提醒:在夏季高温环境下,中暑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但二者的救治方式却截然不同,因此需要做好识别,以防止延误最佳抢救时机。
中暑属于体温调节失衡引发的热应激综合征,其核心临床表现为高热(通常体温>38℃)、皮肤灼热,同时伴有前胸后背大量出汗、头晕以及肌肉痉挛等症状。患者在脱离高温环境并补充液体后,症状大多能够得到缓解。而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致使心肌出现缺血状况,其典型症状为心前区压榨性胸痛(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并伴有濒死感、手脚心冷汗、四肢冰冷等症状,且通过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均无法缓解。约30%的患者会表现出不典型症状(如牙痛、上腹痛等),容易被误诊。卢莹主任强调:“冷汗伴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核心信号,与中暑时的热汗有着本质区别。”
急救措施差异显著
中暑的急救需要立即采取降温与补液措施: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脱去衣物以促进散热,用冷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并让患者饮用含电解质的淡盐水。若患者出现昏迷或体温达到40℃以上的高热情况,需紧急送往医院进行静脉补液。而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则需争分夺秒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让患者静卧以减少心脏负荷,血压不低(收缩压>90mmHg且舒张压>60mmHg)的患者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禁忌症的患者可嚼服300mg阿司匹林。切勿自行驾车或进行用力活动,以免猝死风险急剧增加。
高危人群与预防策略
在高温天气下,中暑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有所不同:中暑多见于户外劳动者、儿童以及慢性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则高发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以及中老年男性。卢莹主任建议采取通用的防护措施,包括避开10:00 - 16:00的高温时段外出、将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室内外温差≤8℃)、适当补充淡盐水。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重点防控:不要擅自停用降压药或抗凝药,监测晨起血压波动情况(血压波动>30mmHg提示存在异常),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黄金口诀速记
“热汗降温可缓解,冷汗胸痛速呼救;高温猝死多误判,心梗优先莫拖延!”
卢莹主任特别提醒,若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出现不典型症状(如乏力、恶心)但伴有冷汗不止的情况,应优先按照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处理,抓住黄金120分钟的救治窗口,可使患者存活率显著提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