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社会民生
首页社会民生
三步作业法破解线路养护难题
2025年07月23日 16:50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23日电(汪希健 季海龙)7月23日8点,沈佳高铁902公里处已有了身着黄马夹的忙碌身影。于杨正带领8名工友来到高铁封闭护网外的排水口处,用耙子、铁钩一点一点清理护网上的树枝、淤泥。

  于杨是国铁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鸡西工务段鸡西路桥车间工长,他所在的班组负责沈佳高铁14座隧道、54座桥梁、110座涵洞的检查维修任务。汛期雨水裹挟着树枝、淤泥不断淤积,一旦堵塞将直接影响线路安全,每次降雨后,这样的清淤便成了工区一项重要工作。

  沈佳高铁902公里高铁排水口处于杨正认真清理堵塞的杂灌 王宝志 摄

  在这处地势低洼狭窄的排水口前,于杨半跪在泥水中,俯身用手一点点抠挖堵塞物。一个多小时后,满身泥泞的他直起身,这处堵塞物终于清理干净了,他长舒一口气,此时,汗水已浸透工作服。高铁线路上的排水口极为分散,相距10多公里才有一处,加上山区道路泥泞,即使分成四组同时进行,一天最多只能清理七八处,要完成工区120余处排水口的清理,至少需要两周时间。由于高铁白天不能入网作业,为解决排水口内侧树枝卡堵的难题,于杨琢磨制作出适合反向作业的钢筋弯钩,用巧劲处理卡在排水口内侧的杂灌,让清淤效率提升50%。

  于杨在沈佳高铁永兴隧道开展衬砌检查 王宝志 摄

  扎根高铁桥隧维修岗位五年来,这个消瘦黝黑的东北汉子总会把工作提前做好。冬季在零下40℃的极低温环境中,高铁维修人员进出通道门电子锁经常发生打不开的故障。于杨利用工区现有的设备,研究制作了通道门电子锁加热装置,通过热传导升温电子锁破解了这一难题。冬季,为解决桥梁泄水孔冰柱坠落风险,他还创新采取“无砟桥泄水孔封堵法”, 通过防水层改造整治11处同类安全隐患。

  于杨正指导工友做好现场数据分析及核对工作 汪希健 摄

  在高寒地区高铁桥隧的养修实践中,于杨提炼出破解设备维护难题的“三步工作法”:问题定位坚持“环境必查、数据必核、隐患必溯”的“三必查”准则;技术攻关采用“现场试验+专业论证+班组研讨”的“三联动”模式;成果固化落实“标准制定、培训覆盖、跟踪优化”的“三到位”机制。这套方法让班组故障处理效率提升40%,成为完成好工作的最大助力。

  于杨充分利用自身技术能手优势做好职工的“传帮带” 汪希健 摄

  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于杨获得了广泛认可,这位坚守在我国最东端高寒高铁线上的工长,正用日复一日的匠心与担当,守护着列车安全运行。(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