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森工农垦油田
首页森工农垦油田
蒙古固井项目部坚守海外的第357天
2022年10月01日 17:54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1日电(余虹娜 于涛)距离中蒙边境口岸220公里的蒙古国塔木察格草原深处,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在海外工作16年,其中年龄最小也也在海外工作2年。这支16人组成的队伍就是大庆钻探钻技一公司海外分公司蒙古固井项目部。

  自去年10月份项目启动,因为中蒙疫情不能倒班回国,16人就一直坚守在前线,已有357天了。自今年7月10日复工复产以来,完成各类固井作业27口次。

  10月1日当天刚微微亮,项目部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于涛发现料场割袋机罐口出现变形漏气,会给装灰工作带来安全隐患。他及时联系电焊工,找来发电机,接好发电机后他俩来到隔袋机上,这时张景春装完灰后也过来帮忙,章军,苑祥义负责车载发电机启动预热和接电,三人共同拆掉了旧罐口,摆好新罐口,准备施焊。焊接前张景春对台面进行了全面清扫,并准备了一个灭火器。协调的电焊工先对8个螺栓孔进行封堵,而后开始新罐口的焊接,整体焊接两遍才完成任务,保证了罐口安全可靠不漏气。经过近2小时的忙碌,终于整改掉这一项较大安全隐患。

  临近中午十二点,他们又接到一口水平井的技套固井施工任务,16人又开始紧张地投入该井的施工准备过程中。

  疫情特殊时期,项目部人员早晚测温,戴好口罩,定时消毒、通风,这些都是标准动作。他们还实行网络化管理,生产中严格控制与外人接触,无接触施工,严格落实好防控措施。在以于涛经理默默坚守蒙古市场13年为首的蒙古固井项目部的海外开拓者们,面对蒙古国的严重疫情,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环境中,见证着大庆铁人精神之花,绽放在异国草原的历程。他带领队伍逆行出征,把队伍锻造成为了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固井铁军。

  于涛清楚记得,2013年,固井项目扩大施工区域,要在100多公里外的21区块建立新基地。为保证塔木察格原油生产,上面要求新基地三天建成启用。于涛带领员工投入会战,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没有水,去井队找;没有电,架几盏强光手电挑灯夜战;没有吃的,嚼几口方便面……15栋板房、10个集装箱、9座立式罐、1栋化验室,全部整齐就位,三天两夜,一个崭新的基地落成!这就是大庆速度,这就是固井力量!

  10年光阴无痕,岁月沧桑有迹。蒙古国的大草原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见证了于涛和兄弟们的不懈努力,记住了他们无悔的青春芳华。

  地上,蒙古国处于高纬度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常伴有暴风雨、暴风雪、沙尘暴等极端天气,夏日酷热、冬季严寒,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

  地下,塔木察格盆地属于复杂断陷盆地,断块破碎,地下情况复杂,面临着诸多世界级难题的考验和挑战。

  “走出大庆,我是大庆人;走出中国,我是中国人”,传承铁人精神,成为于涛刻在心底的自我追求。16年间,几乎每一位固井人身上都有着看似平凡但精彩的故事。

  固井项目部地处蒙古国草原深处,水、电、路、通讯极不便利,距作业区最近的城市乔巴山也有三百公里,且没有公路,因此,生产、维修、施工等等遇到的难题,都只能自主进行。由于人员限制,前线作业人员紧缺,必须一人顶多岗,于是,几乎每个项目部管理人员都与施工人员一起摸爬滚打,练就了“一岗多能”的真本事。

  对他们来说,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从未让他们畏缩不前,但因长期在外,有的固井人已经在蒙古十多年了,在老人病危时、爱人生产、孩子需要陪伴时,他们是长期缺位的一员。因而,提起家人,是他们心里最愧疚的时候。

  艰苦的生活环境,严峻的疫情形势,大庆固井人“疫”无返顾坚守蒙古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石油人的初心和使命。(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李蒋铭
孙汉仑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